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驳“反腐影响消费论”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吴兴人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4日

  今年中秋节期之后,有一则经济新闻值得注意:鲜肉月饼销售超过200万只,销售额同比增长9.8%。有些知名的老店,鲜肉月饼的销售还出现了排队、限购的现象。

  在这则新闻的背后,有些内容值得进一步解读。

  这说明,月饼消费已回归到大众消费。鲜肉月饼,三、四元钱一个,价廉物美,薄利多销,老少咸宜,200万只出炉,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增添了节日气氛,商家又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一举三得。

  这说明,“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的“天价月饼”已鲜有市场,以月饼为载体开展行贿、受贿的“公关活动”,受到了遏制,用公款送礼的顽症已初步治愈。

  这则新闻,更有力地驳斥了一种风吹别调的声音:“反腐影响消费论”。对经济的拉动主要靠大众消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才是发展经济的动力。鲜肉月饼售出200万只证明:人们所需要的正常的消费,并没有受到限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这则新闻,对于其他的餐饮、旅游行业,都有触类旁通的启发。与其说反腐影响商家效益,不如说反腐可以倒逼企业转型、提升产业结构。中秋过后,不卖鲜肉月饼,可以卖其他受百姓欢迎的美食。近期许多商家调整经营方向,推出适应大众消费的中低档餐饮业和服务业,生意很快红火起来,就是对反腐成效的另一种诠释。

  当然,毋庸讳言的是,由于中央坚持执行八项规定,三令五申严禁公款消费,曾经红火的高档餐馆、会所、娱乐场等门庭冷落,某些酒店、旅游、奢侈品等行业生意不好做了,造成某些企业经济下滑。这也是暂时的、短期的、难以避免的现象,不必惊呼“反腐影响消费”。某些行业的短期低迷,并不能反映整个国家经济的全貌,更不能反证反腐的失当。

  那么,月饼礼篮里放茅台酒的“高端消费”不见踪影,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高档月饼乏人问津,公款不能拉动消费,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结论无疑是前者。腐败消费与百姓利益水火不容,前些年由于腐败的奢侈消费,抬高了市场物价,挤压了大众消费,严重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公款消费、公权消费都是畸形的,并不能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如今坚持执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不正常的公款消费被取消,消费回归正常,从不正常消费转变为正常消费,这是来之不易、求之不得的好事。

  著名学者胡鞍钢曾提供这样一组数据: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主要类型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亿—12570亿元之间,占全国GDP总量的13.2%—16.8%。这个损失金额,至少可以买下20个贵州茅台集团。按照这个数字推算,四年前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肯定要大大超过上述数字,腐败乃是破坏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

  现在,随着“打虎”的深入,经过艰苦的努力,好不容易把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的损失,大大降下来了,广大百姓拍手称快。有人却站出来吹冷风,这是完全错误的。难道说,唯有投入茅台加鱼翅的“成本”,才是“与改革相关的措施”吗?唯有投入茅台加鱼翅的“成本”,才能有力拉动消费吗?唯有大笔公务消费的支出,方能促进“改革措施”的落实吗?如果改革需要以公款消费作支撑,那么,我们宁可不要这样的“改革”。现在有少数热衷于腐败的官员“士气”不振,这也不是坏事。反腐败是一场韧性的战斗,一丝一毫也松弛不得,稍有松弛,便会出现反弹。“反腐影响消费论”的露头,便是典型一例。

分享: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