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周慧虹:不能让“官中介”招摇过市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4日

  某些“官中介”招摇过市的背后,潜藏着部门利益、职务腐败的阴影,可能使简政放权的“改革红利”遭到销蚀,企业、个人为此甚至不得不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花销

  原来行政收费数百元的项目,中介机构收费却百倍暴涨;安监部门指定的中介做一个“安全评价”就要20多万元……有媒体调查发现,行政审批项目少了,但第三方中介评估事项近年却在不断增设。以前政府部门办理的很多项目,现在转移到研究院所、检测机构甚至行业协会。一些中介评估服务环节多、耗时长、态度差、收费贵。

  这些中介机构之所以能这么“牛”,说白了,因其与一些政府主管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多或少地披上了“官中介”外衣。正是由于暗中有着主管部门撑腰,它们得以以市场经济之名,行垄断经营之实。不难看出,“官中介”招摇过市的背后,潜藏着部门利益、职务腐败的阴影,可能使国家下大力气简政放权的“改革红利”不断遭到销蚀,企业、个人为此甚至不得不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花销。

  客观来讲,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中介评估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前提是中介评估机构的运作必须规范。合格的中介评估,不仅要具有相应的资质,更应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产品,通过自身的优质服务与可靠产品,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个人高效拓展市场,而绝不该搞“权”与“利”的结盟,在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市场主体利益基础上“自肥”。

  规范中介评估的市场行为,亟需全面、彻底地开展清理整顿活动,一方面清除一批没必要的评估项目,另一方面,促使市场中介组织与政府主管部门完全脱钩,在市场中介组织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构筑起利益“防火墙”。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要创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为所有拥有合格资质、诚实守信的中介组织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使之在面对服务对象的自由选择中实现优胜劣汰。即便有些评估事项需要授权特定中介组织,政府部门也要站在公正角度加强监管,不能任由其挟公权力以自肥,向服务对象提供质次价高的服务。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周慧虹)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