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优势凸显 金融办绘就地方金融新篇章

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严世栋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1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行三会”和国有金融机构均强化了纵向垂直管理体制。在这种垂直管理的过程中,面向地方政府和区域金融产业发展的矛盾开始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我国地方政府金融办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时机。

   纵观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历程,国有金融效率很难适应地方金融发展、中小企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构建中小企业和地方金融的多元化金融主体,拓展金融市场化。而无论是市场,还是组织领导,都给地方金融办创造了空前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金融办的发展呈现出“异样”的色彩。

   地方金融办优势作用凸显 金融服务日趋完善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陷入了“融资难”的发展困境,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在这紧要关头,各地政府创新服务理念设立了类似于“中介组织”金融办,在为企业融资贷款环节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红娘”角色,在银行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便捷的桥梁,使它们在寒冬中感受到浓浓的春意。

   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压力,各地金融办通过协会平台努力实现银企的对接,针对中小企业 “短、频、快”的需求特点,为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有市场、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资信良好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成长型优秀中小企业构建“信贷绿色通道”,提供金融资金支持。在地方金融办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中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行业排头兵或龙头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步伐。

   与此同时,一批批小额贷款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集中亮相,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小额贷款公司具有受理时间短、手续简单、门槛低三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使得民间资本为“三农”、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有了合法的“身份证”,为“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增添了新渠道。

   地方金融办弥补监管漏洞 抵御金融风险能力增强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联系密切。监管对金融来说,是最为可靠也是最容易崩溃的防线。在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金融创新日益活跃、金融产品日益复杂的今天,传统金融子市场之间的界限已经淡化,跨市场金融产品日益普遍,跨部门的监管协调和监管合作显得日趋重要。此时,更应该让地方政府参与金融监管,发挥本土金融的作用,巩固最后一道金融防线。

   随着各地金融办的不断成立,金融办在服务和联系中央金融监管机构,协助做好“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工作的同时,还在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引导和发展金融产业、建立地方信用体系、构建金融生态环境、规范驻地金融机构行为、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突出贡献。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一行三会”行使的是业务上的监管职能,而地方政府缺乏的也正是对地方金融的行政管理。如果以“一行三会”代表中央形成线性监管防线,金融办代表地方党委和政府形成块状管理网络,风险就失去了容身之地。

   何世红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来讲,没有一个直属机构来统管这块工作,是与当前形势是不相匹配的。我国现行的“一行三会” 分业监管格局随着近几年金融创新、混业经营不断,各种金融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也日益深入,已越来越难以适应金融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必要时设立集中统一的监管协调机构,加强跨行业监管,将以行业为导向的监管框架改变为以目标监管为导向,消除监管盲区,降低监管成本。

    地方金融办实体化改革启幕 谱写建设新篇章

   3月30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正式挂牌成立,将主要负责统筹北京市金融产业建设发展,服务在京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推动国家金融政策和方针在北京市的贯彻落实,引导金融产业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好金融风险处置工作,维护首都金融稳定。这是全国第一家以“局”冠名的省级政府金融协调机构,也是北京市正式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唯一一个新成立的市政府直属机构,充分体现了北京市对金融产业的高度重视。

   何世红认为,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的挂牌,将不仅仅预示着地方金融办“实体化”改革浪潮的到来,更为关键的是,它将开启构建中国金融新秩序的大幕。

   据悉,在北京市之前,河北、河南、山西等省也明确提出了类似的改革思路,分别将省金融办调整为政府直属机构。山西省则由地方自定机构调整为省政府办公厅内设机构。按照已公布的河南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省政府办公厅金融联络办公室将撤销,并整体划入新组建的省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同时,省发改委的相关职责也将划入该机构,该机构得以扩权,并得到“升格”。 目前,北京市及其下辖的区县正在积极筹备组建新机构,部门“三定”方案也正在制定中。名称混乱、处境尴尬的地方金融办正迎来一场“实体化”的改革。

   同样,来自四川的各大银行机构和担保机构,最近开始入驻成都东大街的“金融城”。因为,这里将打造全国首个为中小企业提供集中融资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四川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超市,计划将于8月正式挂牌。这一项创新,正是成都众多金融创新举措的一部分。而作为“成都金融街”的东大街核心金融中心,将注定成为西部金融发展最具活力的聚焦点。

   消息人士指出,金融办的“升格”,除了为满足地方的资金需求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促进地方金融业的发展。除了制定本地区金融发展规划外,地方金融办在推动地方金融机构重组、改制、上市或新机构设立上,还是有比较大的工作空间可做,同时在改善地方金融生态上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毫无疑问,各地政府都已经意识到,金融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高端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中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其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引领带动其他各个产业的发展,成为未来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


分享:

来源:中国金融网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