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3日
钱规则
南都讯 记者刘京名 谢红梅 天气太热也能获赔?这是最近网络上热卖的一款新式保险摆出的“赌局”。只要气温超过37℃,并且达到一定天数之后,保险公司就会赔付每天5元的“高温补贴费”。记者发现,广东仅广州、深圳被列为投保城市,珠海并不在该保险的销售范围内。而参照广州去年同期气温进行计算,购买高温险的广州消费者获赔概率几乎为零。
37℃是门槛 免赔天数因地制宜
有险企抓住了面对厄尔尼诺现象,今年可能再次出现炎热的“烧烤天”,打着“高温补贴”的旗号吸引客源。
记者在天猫商城上看到,销售页面上对该款保险的介绍为“37℃高温险、高温津贴”,保险费用为10元,从“2014年6月21日至2014年8月23日期间,如被保险人所在城市出现的37℃高温日天数超过合同约定的免赔天数后,每出现一个37℃高温日,保险人按照5元/天/份给付保险金,累计不超过100元/份。”
据悉,投保城市有30个,北京、重庆、南京、武汉等有“火炉”之称的城市赫然在列,广东省仅广州、深圳被列为投保城市,珠海等并不在投保城市范围内。不同城市的免赔天数不同,如北京和重庆的免赔天数分别为6天和28天,而哈尔冰和长春等地的免赔天数为0天。对此,客服人员解释,每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带不同,出现37℃高温的几率也不同。其举例子而言,以北京为例,在保单时间内,如果北京的出现37℃高温的天气有7天,除去6个免赔日,将给客户赔付5元,即只有超过合同约定的天数才开始进行理赔。
气温标准的数据参照的是国家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候中心,以及其他保险人和投保人认可的权威天气数据提供机构。
据工作人员介绍,购买该款保险可以通过微信和网络购买。从5月22日到6月7日,该产品通过网络销售量达到了52780件。
本地险企没跟进 需求够大可定制
近日,记者走访了珠海多家保险公司,没有一家险企在售卖高温险。太平洋财险、华安财险、华泰财险、天安保险、都邦财险、中德安联等保险公司珠海承保部门相关人士称,公司没有推出过高温险,现在也没有这样的保单的计划。平安财险工作人员称,目前平安财险柜面销售的产品以突发意外险为主,并没有关于天气和气温的保险,无论记者提出是以个人形式或单位集体形式购买,均没有类似的保险出售。
中华联合保险珠海承包部的王先生则表示,公司目前销售的主要是意外险和健康险,暂时没有相关天气的保险,但如果客户有大范围需求的话,是可以向上级公司申请设计新产品的。他强调,因为新品设计要上报保监会备案,因此恐怕从设计到上市销售的周期会比较长。
[比一比]
参照广州去年气温想获赔其实有点难
记者检索了广州市去年从6月21日起到8月23日期间的气温。数据显示,这期间广州的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1、2日,6月20、21日,6月30日,7月12、13日,这些天的最高气温都只有35℃。根据保险协议规定,只有在广州出现3个以上的37℃高温日时,投保人才能获赔。若参照去年广州同期气温的话,购买高温险的广州消费者获赔概率几乎为零。
再以上海为例,去年高温日21天,投保人可获赔50元,去年杭州高温日31天,消费者可获赔30元。
[业内说]
炒作成分较大
一边是高温险在网上热卖,另一边是珠海的险企无一跟进,这之间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关系。
近年来,互联网保险创新花样百出。“赏月险”、“太阳险”等接二连三推出。去年中秋节前夕,险企推出“赏月险”,赔付中秋看不到月亮的心情损失。当时该产品一度被质疑为变相赌博,引发了行业内对天气险的热议。
珠海市友邦保险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近期同业推出的高温险存在较大的炒作成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该产品所形成的宣传效果非常可观,这也是同业做出的一次值得称道的营销产品。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险种设计越精细,其销售风险就越大,但高温险恰恰从一个很小的点切入到很广大的潜在消费者,因此其产品设计也是值得肯定的。除此之外,这款产品的赔付条件是通过精算师计算得来,而因为计算的难度太大,所以其针对的城市也比较有限。即使是目前只开放销售的30个城市,也势必带来巨大的工作量。而且这款产品的销售周期较短,这样的投入和产出能否成正比,仍待观察。
[理赔条件]
2014年6月21日至8月23日,如被保险人所在城市出现的37℃高温日天数超过合同约定的免赔天数后,每出现一个37℃高温日,保险人按照5元/天/份给付保险金,累计不超过100元/份。以广州为例,减去3天的免赔天数,每出现一个超37℃的高温天给付5元。气温标准的数据参照的是国家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候中心,以及其他保险人和投保人认可的权威天气数据提供机构。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