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份的经济数据出炉在即,而开年之初的“涨”声不断,让外界普遍预测:1月CPI将一反去年12月的短暂回落,并创下历史新高。 北方干旱南方冻雨,农历新年消费季集中到来,劳动力成本的再度上调,所有的消息都剑指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报表上的一个数字的小小波动就让老百姓感受深切:瘪下去的是钱包,涨上来的是物价。 2011年的开局,依旧逃不开一个“涨”字。
菜篮子:节后菜价稳坐高位
《新闻晚报》报道,“实在太贵了,真不舍得买。”在家门口的小菜场里转了半个多小时,张阿姨的手上依旧空空,4元一斤的芹菜,3.5元一斤的菠菜,5元一斤的辣椒,就连青菜也要2元一斤。最后她只好在“马路菜贩”手里买了一斤青菜和一包娃娃菜。而在附近的大卖场里,“马大嫂”们正挤在一起抢购 “一元菜”,青菜、油麦菜、小白菜等四五个品种的绿叶菜每斤售价都在1元上下,但每天来来去去都是这几个品种。
根据上海统计局数据,由于1月中旬以来本市气温持续维持在冰点左右,加之春节长假日益临近,居民消费欲望增强,春节前本地鲜菜价格节前全面上扬。 1月下旬与中旬相比,重点监测的27种鲜菜价格中,上涨的有26种,持平的只有1种。叶菜价格涨幅近一成,达9.2%;其他菜涨幅则高达15.2%。其中甜椒、冬笋、毛豆、豆角、豇豆和黄瓜涨幅均在两成以上。
昨天上午9点来到静安区武定菜市场,市场内人气一般。在多个蔬菜摊位看到,除部分品种小幅下跌外,大部分蔬菜价格依旧保持高位。番茄4元/斤,芹菜4.5元/斤,土豆2.5元/斤,青菜2元/斤,冬笋11元/斤…… “今年春节前后的蔬菜价格变化不大。 ”摊主老秦说,和往年春节后菜价“大跳水”不同,今年蔬菜价格起点就高,商贩们不敢加价太多。“批发价在春节期间上涨了,但不是每个品种零售价都提高,现在虽然有些品种的批发价下来了,但为了各个品种间互相补贴,零售价基本持平。 ”
价格高企也让老百姓谨慎吃菜,不少摊主感叹,“春节前茄子的批发价就要5.5元/斤,担心卖不掉,我一斤都没敢进。”做了五六年蔬菜生意的老李说,往年春节价格再高,一些时鲜的花色菜也有人买,但今年十几、二十元的荷兰豆、竹笋几乎少人问津。 “现在什么都贵,只能从嘴里省了。 ”
猪肉价或与CPI同涨
据商务部发布的信息,从去年12月 20日起至 2011年 1月 31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连续上涨6周。春节长假一周中,仅有蔬菜价格比节前一周下降4.5%,禽蛋肉类依旧保持上涨趋势。由于猪肉价格和CPI“手拉手”,其价格高企对于1月CPI数据影响 “深重”。
“我们没有涨价。 ”作为上海统计部门每次调查必有的品牌,武定菜市场内的五丰上食直销店工作人员说,从今年1月以来,公司均未对肉品调价。记者在墙上的价目表看到,大排、小排和纯精肉的售价均为16.8元/斤,夹心和蹄髈为15.8元/斤,肋排25元/斤。 “我们是品牌肉,价格一直要比同类产品高,尽管毛猪价格在涨,零售价却没有调整。 ”
从去年12月以来,批发市场的粮油价格也小幅上涨。记者从零售市场获悉,包括大米、糯米、花生、黄豆等品种在内的粮食均未出现明显价格波动,海狮大豆油也保持价格稳定,5升装约为51元/桶。不过,随着北方旱情持续发展,小麦收成堪忧,面粉价格近期出现上涨,大米、豆油、花生油的批发价也因为节日效应略涨。
从上海水产行业协会获悉,今年春节期间水产品价格升多降少,小黄鱼、带鱼、鲳鱼、墨鱼、鳓鱼等的节日价格上涨10%到50﹪。去年同期,恒大市场的大规格鲳鱼45元/斤,今年65元/斤,铜川市场里的活红花蟹最高则卖到200元/斤。四大家鱼的涨幅相对较小,为5%到8%。
目前大部分水产价格已经恢复到节前水平,但由于1月雨雪天气多,运输困难,再加上捕捞量减少,水产品价格整体处于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