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谈“保”色变根在诚信缺失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30日

  新闻事实

  据新华社昨日报道,针对最近频发的违法违规案件,保监会印发了《保监局案件风险监管考核办法》,整顿市场力度前所未有。随后,为提升人身保险公司服务品质和服务效率,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监会专门制定了《人身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管理办法》,10月1日起正式生效。

  媒体评论

  【必须考虑保持监管持续性】诸多监管措施的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保险业声誉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短时间内仍将困扰整个行业发展。正如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所言,在行业社会形象亟待改善方面,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认同”。

  一是消费者不认同。理赔难、销售误导、推销扰民等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反映强烈,且长期以来未能得到较好解决,导致消费者对行业不信任。二是从业人员不认同。保险业基层员工压力大,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感觉被人瞧不起,对自身发展没有信心。三是社会不认同。行业总体上仍停留在争抢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低层次竞争水平,为了揽到业务不惜弄虚作假、违法违规,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这些问题正在不断地侵蚀保险业发展的诚信基础,严重损害保险行业形象,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很可能会引发信任危机,制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围绕着“诚信”二字,保险业的每个参与者都是责任主体。从保险消费者来看,他们本应是“受益人”一方,却常常扮演索赔无门“受害人”的角色,这和保险公司销售误导、违规经营有直接关系。对于身处一线的保险业务员来说,售前、售后“两重天”,售前似“火”,售后似“冰”的情况非常普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迫在眉睫。对保险公司来说,服务是保险品牌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最终赢得客户品牌忠诚,形成良好品牌口碑的根本所在。

  尽管针对当前销售误导和违规经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如何把监管落到实处,实现监管常态化,保持监管持续性仍是监管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我国保险业就像一只木桶,保险消费者、从业人员、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就是组成木桶的一块块木板,而诚信则是木板之间的粘合剂。有了粘合剂的渗透,木桶才能固若金汤,而没了粘合剂的木桶,又能指望它盛得住水吗?据新华社

分享:

来源:重庆商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