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国际金融报:对欧洲反倾销救不了国内葡萄酒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4日

    本报记者 陈偲

  “准备多买点进口葡萄酒囤着。”平日里喜欢小酌点葡萄酒的张小姐昨日对记者表示,很担心葡萄酒会在未来大幅度涨价。导致张小姐有此顾虑的原因是中国商务部对欧盟葡萄酒发起的“双反”调查,一旦惩罚性关税实施,葡萄酒涨价将成必然。

  近日,据媒体报道,基于对葡萄酒价格的上涨预期,酒商早已闻风而动,“部分二、三级经销商开始批量购酒,一单就高达三四十万元。”

  不过,据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欧间的贸易战不可能全面爆发。即使以后进口量减少,比如澳大利亚、拉美等其他国家的葡萄酒业也会大批进入,这些国家的葡萄酒可能更便宜。

  法国最“受伤”

  近年来,中国从欧盟进口葡萄酒数量急剧增长,由2009年的0.64亿升迅速上升至2012年的2.57亿升,年均增幅接近60%,占中国总进口数量的比例也由2009年的37.15%迅速攀升至65.16%。

  在分析人士看来,如果对欧盟葡萄酒征收高额关税,最受伤的将是法国。据上海市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外高桥国际酒类展示交易中心董事长蒋琪民介绍,中国年进口葡萄酒约15亿美元,外高桥进口约5亿美元,约占全国进口比重的1/3。如果以欧盟葡萄酒占进口比例70%算的话,欧盟葡萄酒进口约10亿美元左右。在上海外高桥酒中心的进口葡萄酒中,法国、澳大利亚、智利、美国占据前四名,在欧盟进口葡萄酒中,法国葡萄酒所占比重约55%。

  不过,蒋琪民认为,“一旦发生贸易战,结果肯定是双输。”蒋琪民指出,在欧盟对华光伏征反倾销税后,中国启动欧盟葡萄酒“双反”调查,意在“敲山震虎”。一旦贸易战真的展开,对欧盟的影响更大,尤其是法国葡萄酒商将面临永远失去中国市场的可能。

  在法国舔舐“伤口”时,以美国、澳大利亚为首的新世界葡萄酒产区,以及一些小的欧盟产区加速进军中国。据了解,美国纽约州政府看重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巨大前景,320家酒庄联合出口中国,9680多款精品葡萄酒,已陆续入驻外高桥酒中心。与此同时,全国第一个意大利酒类交易中心也正式落户上海外高桥,计划每年有意大利50%的名庄纯正中高端葡萄酒通过酒中心进入中国市场,5年内实现贸易值翻两番。

  受“三公消费”波及

  尽管目前“双反”并未对进口葡萄酒价格产生明显影响,但抑制“三公消费”的后续效应已经显现。据了解,上海口岸葡萄酒进口量近几年年均增长在30%左右,但这一增长势头到今年戛然而止。“1月至3月,葡萄酒进口量增长率是-1.2%,首次出现负增长。”蒋琪民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与抑制“三公消费”,以及人们的消费趋于理性有关。

  蒋琪民进一步指出,“上海口岸葡萄酒进口量下降的主要是中低价酒,尤其是100元以下的葡萄酒明显下降,而200元到300元的葡萄酒出现明显上升。”餐饮红酒消费趋弱,酒吧红酒消费增长促成了这一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人对洋品牌的热衷,进口葡萄酒的销售一直好于国产酒。近日,中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食品发布盈利预警称,预计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将大幅下滑。而张裕的业绩也不乐观,今年第一季度,张裕实现营收18.5亿元,净利润5.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3%和5.6%。

  受中国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双反”消息刺激,当日葡萄酒板块一度高涨。不过,在蒋琪民看来,“这种刺激作用只是短暂的”。快速发展的中国葡萄酒市场如今正面临纷乱复杂、优劣不分、以次充好等鱼龙混杂的尴尬局面,其中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拉斐葡萄酒在中国的销售,拉斐酒每年全球只生产24万瓶,然而在中国却出现了年销售200万瓶的市场异象。

  “我们的平均进口价高出全国进口价的10%,但销售价格却与市场价格趋同。酒中心成立5年来,从未做过一瓶灌装酒,至今没有发现过假冒红酒。”蒋琪民称,继“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酒类检测中心”去年7月在外高桥启用后,二维码进口红酒防伪追溯系统也已正式发布使用。6月底,投资近700万元的全国首台同位素红酒检测仪,也将在外高桥酒中心启用。

  一位酒业分析人士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国产葡萄酒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品牌与质量,企业一味地通过低价的竞争方式来逐利。“从长远看,产品质量是市场化竞争的关键,国内葡萄酒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自强’,只有拥有可靠的原料基地、牢固的销售渠道、过硬的工艺水平,才能真正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分享:

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