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胥会云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4日
社会资本办医、医师多点执业、公立医院剥离特需医疗,这些新医改中的重点内容,都在医学中心得以体现,并被寄望倒逼公立医院改革。由于商业医疗保险的不发达,以及医事服务费的调整尚未真正到位,公立医院对于很多病人的吸引力要远大于民营高端医院。
[ 由于商业医疗保险的不发达,以及医事服务费的调整尚未真正到位,公立医院对于很多病人的吸引力要远大于民营高端医院 ]
将于11月开业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下称“医学中心”),被认为是第一家由新医改催生的国际综合性非公立医院,也是卫生部和上海市的重点项目,主攻高端医疗市场。
社会资本办医、医师多点执业、公立医院剥离特需医疗,这些新医改中的重点内容,都在医学中心得以体现,并被寄望倒逼公立医院改革。
不过,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辛树林并未乐观,他说,“革命”远未成功。这家投资管理公司是医学中心项目投资和建设主体,该公司20%股份为国资,由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其余股份由8家社会资本股东平均持有。
相对于公立医院,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力量弱小,要想成功运营,还需要与公立医院诸多合作。在采访中,辛树林不断强调,医学中心的发展不会对公立医院产生冲击。“和公立医院谈合作时,我们也会更强调合作带来的共赢。”
商业保险之弱
辛树林更愿意用涉外私人医疗而不是高端医疗来描述医学中心的定位,不过不管什么说法,高端医疗被认为有着巨大的待开发的市场。按照预期,高端医疗会作为现代服务业逐步产业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据报道,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副总经理王永茂在日前举行的“第69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表示,目前上海高端医疗潜在的市场规模在110亿元左右,到2015年将接近165~185亿元,如果考虑到长三角和全国来沪就医的高收入人群,将接近300亿元。
上海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以部分样本医院为例,2010~2011年涉外医疗服务门诊由10.9万人次增长至58.6万人次,增加了4倍多,涉外医疗服务门诊人均费由487.51元增加至4747.06元,增加了9倍多。
辛树林不敢笃定医学中心未来一定成功。至少目前已经运营中的诸如厦门长庚医院、港大深圳医院、北京燕达医院等面向中高端市场的医院,都并未真正称得上成功。
与这些医院不同,医学中心并不使用医保,患者就诊只能自费或使用商业医疗保险,辛树林说,医学中心完全不占用公共资源,但这样的风险也会更大。
由于我国已经建成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个人购买商业保险者甚少。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疗费用由商业健康保险承担的比例不足2%,而美国由商业健康保险提供保障的人群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法国80%以上的家庭拥有商业保险机构提供的健康保险计划。
此外,对于医疗机构而言,使用商业医疗保险也存在比如很长的账期、较高的坏账率等风险。
由于商业医疗保险的不发达,以及医事服务费的调整尚未真正到位,公立医院对于很多病人的吸引力要远大于民营高端医院。辛树林说,希望能够通过改革,实现病人的分流,也同时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民营高端医院的最大风险,就是公立医院的低价。”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