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马宇飞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4日
当市场还在为4月中下旬的暴跌找寻万千理由时,年内第三次上调存准率在五一期间悄然而至。对于央行此举,市场普遍认为,这预示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或将出现转向,防范通胀和收缩流动性的力度也将越来越强;而由此对证券市场产生的负面冲击将使得A股迎来长时期的调整。
货币政策进一步常态化
本次上调存准率的背景并不简单。
就在存准金率上调前一天,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2010年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7%,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的购进价格指数高达72.6%,环比上升7.5个百分点,升幅较上月扩大3.5个百分点,达到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新高;从行业上看,统计的20个行业购进价格指数全部高于50%;其中5个行业更是达到80%以上。
深圳一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认为,购进价格指数不断攀升,表明国内宏观经济正由趋热加速向过热发展,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明显加大,并最终导致PPI指数出现上升,进而传导至CPI指数,造成全面通胀压力。
而此前公布的2010年一季度GDP数据显示,今年我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经济过热的苗头正逐渐显现。
“这显然引起了高层的警觉。PMI指数刚一公布,央行隔天就宣布了上调存准率,甚至不等4月份CPI、PPI指数出来,反映出高层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风险甚为重视。”该阳关私募基金经理表示,这种重视将促使目前较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
记者注意到,对于央行上调存准率的解读,各方便不约而同地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作为关键词加以强调。
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就指出,央行此番再度上调存准率,是原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常态的进一步回归,表明高层对于流动性和通货膨胀的风险正日趋重视,并将其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出发点。
“过去是非常态状况,如何刺激经济增长是首要考虑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方向自然会转变到防止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郭田勇解释说。
A股调整趋势确立
对于证券市场而言显然并非福音。
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回归常态直接后果便是流动性收紧。据了解,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后,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存准率将达到17%,距离17.5%的历史最高点仅一步之遥。
国联证券分析师李斌就指出,存准率的上调是和当前宏观调控,流动性收缩的整体环境相关的。管理层通过央票、存准率等手段数量化回收流动性的意图十分明显。“在流动性紧缩的大环境下,行情向好的概率很小,我们对于5月的市场仍然比较看淡。”
此外,尽管在上调存准率后,加息短期内不会被提及,但就如同悬在A股头上的达摩斯克剑一般,给市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反过来想,此次调整后已升值17%,距离历史最高点就差0.5个百分点,上升的空间有限。换言之,以后央行再动用该工具的次数已经不多了,接下来就只能动用加息这一‘核武器’了。这无疑加深了市场的恐惧。”前述深圳阳光私募基金经理表示。
他认为,尽管自4月15日创下阶段性反弹高点以来,沪指半个月内已累计下跌近10%,对上调存准率的冲击已有所抵消,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后市随着调控政策的加强,市场的担忧情绪还将加深,A股的调整趋势已经确立。
机构观点天相投资 抑制资产价格上涨
天相首席分析师仇彦英表示,准备金率的上调有利于抑制资产价格上涨,对于本已弱势调整的股市更加不利。
国信证券A股仍维持看空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松先生表示,央行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实是在市场预期的范围之内的。近期A股市场暴跌,市场早有预感,央行此举,会逐渐加重银行加息的预期,而4、5月份的CPI、PPI指数将直接导向银行加息幅度大小,这里要表明的是加息已是板上钉钉的了。回看A股市场,未来A股仍是一个筑底过程,依旧维持看空态度。周边关联的大宗商品市场会受到央行此次举措的拖累,但资金不会就此大幅撤离,相反,热钱还将大举涌入中国市场。
渤海证券 对A股有积极作用
渤海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表示,准备金率的上调是央行在不断回收流动性,如果效果不错,加息或推迟到下半年,由于近期利空出尽,今天的消息对A股有积极作用。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