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交行试水配股融资 财政部或接受股权摊薄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作者:张帅 沈乎 温秀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1日

 

  由于受财政预算的约束,加之对再融资有不同看法,市场预期财政部存在部分参与配股的可能

   为解资本金桎梏,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在2月23日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该行A股和H股配股方案,拟按照每10股配不超过1.5股的比例,等额向A股和H股的全体股东进行配股融资,融资总额不超过420亿元。

   尽管成为今年第一家以配股方式再融资的大行,交行此举仍然无法成为样板。权威人士透露,涉及几家大行的“一揽子方案”原本希望在春节前出炉,但由于有关部门意见十分不统一,目前决策层仍未拍板定案。

   目前各部门对几家大行“一揽子再融资方案”的主要分歧在于:大股东汇金公司和财政部资金均捉襟见肘,无力大规模参与配股,而证券监管部门又担心对A股市场的冲击,因而陷入僵局。

   国泰君安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认为,交行之所以选择配股方式,一方面是因为其股权结构相对较分散,大股东财政部、汇丰控股等很可能参与配股;另一方面这种配股方式分散了A股的融资压力,且操作简单。但据本刊记者了解,财政部并未向交行承诺全额参加配股。

   伍永刚称,2010年中行、交行可能先行完成再融资,农行IPO也有可能在年内完成;而工行、建行的再融资则可能放到2011年实施。而未来工行、建行再融资时,可能更多地借鉴中行“先发可转债,再配股”的模式。

   “交行配股方案既充分考虑老股东的既得利益,同时也希望维持市场的平稳,减少对市场的冲击。”交行董事会秘书杜江龙对本刊记者表示。

   根据公告,交行A股及H股将按照相同的每10股配售不超过1.5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定价将在考虑该行股票二级市场价格、市盈率、市净率及未来三年核心资本需求等因素下,采用市价折扣法确定。A股和H股配股价格经汇率调整后相同。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交行对所有A股和H股股东配售股份,融资将由其三大股东(财政部、汇丰、社保基金)及H股、A股流通股东共同分担,假设按照420亿上限融资,则H股流通股东和A股流通股股东将分别承担44亿元和13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

   目前,交行A股、H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分别为52.9%及47.1%。财政部持有该行129.75亿股,占总股本26.48%,为该行第一大股东;汇丰控股紧随之后,合计持股占交行总股本的19.15%;社保基金持股11.34%。

   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按照10配1.5的配股比例和420亿的融资额,其配股价格为每股人民币5.71元,较23日A股收盘价折让29%,H股收盘价折让约19%。

   多家券商分析报告指出,此次融资完成后交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将提升大约2个百分点,并将支持该行未来三年的业务发展需要。根据交行2009年三季报,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2.52%,较年初下降0.95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08%,已逼近8%的监管红线。此前市场对其以“A+H”股的方式融资已有预期。

   杜江龙对本刊记者表示,交行的董事会已全票通过该融资方案,但股东正式的表态还有待临时股东大会的审议和表决。

   财政部有关人士曾对本刊记者表示,尽管财政部对于国有银行再融资持不同看法,且已经面临较大的赤字压力,但为保持国有控股,即使再困难,也要拿钱参与增资配售。

   不过财政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交行配股,对于配售价格和股权摊薄情况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受财政预算的约束,加之对再融资有不同看法,市场预期财政部存在部分参与配股的可能。而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其参与配售比例越低,则配股价越高,且摊薄程度也较大。

   为了计算具体的摊薄幅度,国信证券进行情景分析后发现,在不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财政部从完全不参与到全额参与配股,其股权被摊薄比例最高为13%。但参与配股比例低于30%时,H股配股价格已超出市场价,因此可以不考虑低于30%的情况。在50%参与配股时,两种情形下其被摊薄比例分别为6.5%和2.6%,“在财政预算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摊薄比例应该可以接受。”

   至于再融资对于股价的压力,国信证券分析报告认为,市场对此早有预期,而交行的融资方式为配股,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较小,而且再融资有利于公司的中长期发展,因而不会对股价有显著影响。


分享: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