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1月经济数据今日发布 物价或成加息助推器

来源:中国金融网综合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11日

 

  国家统计局或将于今日公布1月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去年10月起,决策层就将“管理通胀预期”纳入政策目标,因此价格指数备受关注,其对今年货币政策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

   综合此前媒体报道,各方预计1月份CPI同比增幅基本维持上月水平,或将达到1.8%的增幅,但是通胀的压力日益显现,物价数据或将为判断央行加息“时间点”提供重要的依据,并助推央行提早加息以应对通胀压力。 

  主要机构对1月CPI的预测存在差异。而央行行长周小川周二在悉尼表示,目前中国的利率稳定,通货膨胀已经显现但仍处于低位。他还说,中国必须对目前的形势保持警惕。目前市场加息预期浓厚,但对于加息时机仍有巨大分歧。有观点认为,周小川的表态说明,央行近期不会考虑加息问题,加息与否依赖于未来几个月的通胀状况。

    学者观点: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冯玉明认为,1月份CPI同比涨幅会达到2%。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也认为,近期冰雪严寒天气导致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因素逐渐消失,价格上涨势头趋缓。报告预计1月CPI将同比上升1.6%—2.0%,环比上升0.8%—1.2%;PPI涨幅则可能达到4.5%。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褚建芳预测,1月份CPI同比将上升1.8%左右,环比上升0.8%。对于市场对通胀预期的担忧,褚建芳认为,导致CPI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最近恶劣天气造成蔬菜、水果和水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导致食品价格快速上升,拉动CPI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另外由于季节因素,1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将有小幅上升,预期会拉动CPI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巴曙松表示,央行可能会在CPI升幅高于2.25%(目前1年期存款利率)时加息。他认为,CPI增速超过一年期存款利息水平将被视为可能加息的标志性指标,而从实际情况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看,中国出于管理通胀预期的要求,很可能会先于美国加息。

   高盛投资银行经济研究执行董事胡祖六日前表示,今年货币极度宽松的情形已不如2009年,但调升存款准备金率仍属未雨绸缪的手段,尤其在今年年头,当中国仍处于温和通胀阶段,这政策更是必需。虽然过高的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会是中国经济成长背后的一大隐忧,但他仍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正面态度。他预料,在第二季升息之前,中国将出台更多“招数”以抑制过热的经济。

   通胀问题是关注焦点

   业内人士指出,去年上半年物价的低基数效应、天量信贷的滞后效应、以及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三方作用将致使今年第一个月的CPI继续走高。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表示,今年物价总体呈缓慢回升态势。受经济回升需求趋旺、全球和国内流动性充裕,物价上涨存在货币基础,以及公用事业改革加快,水、电、气等调价措施出台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CPI有望保持在百分之三以内,但二季度以后很可能突破百分之三,全年增长将在百分之三、四之间。

   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贝哲民则表示,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稳定性因素,然而,受信贷强劲增长、房价大幅上扬、通胀预期加剧等因素影响,预测中国人民银行会在2季度提高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27个基点。事实上,随着食品、水和租金价格的上涨,通胀预期已经加剧。贝哲民预测中国的CPI会在3月份达到4%,这就意味着解决通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表示,目前来看我国通胀压力在加大,去年12月份CPI同比增长1.9%,PPI同比转正。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由于去年新增信贷大量投放,以及外资流入带来的外汇占款压力,2008年末-2009年货币供应量快速扩张。随着国内经济迅速回升,货币流通速度将逐步回升,那么2008年以来宽松货币对物价的影响将开始显现。


分享:

来源:中国金融网综合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