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个股高送转后上涨四大规律 两行业最受青睐

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1日

 

  就像把左口袋的钱放到右口袋里,高送转本身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额外收益。但A股市场上,具备高送转预期的个股通常会受到追捧。

   很多投资者认为,送转后股价较低,容易拉升填权。而实际上,预期兑现后,迎来的往往是阵痛。

   在过去的19年中,共有375只个股合计高送转433次。观察除权后3个月内的走势可以发现,送转除权后走势多是冲高回落,超半数高点出现在第1个月。送转后1个月收盘价较除权价下跌的共有276次,占比超过六成。

   其中32只个股高送转后除权价便是1个月内最高价。而1个月内上涨的次数只有155次,概率为36%,且未能在1个月内填权。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对以往实施过高送转的股票进行分析发现,除权后1个月呈上涨趋势的情况往往发生在牛市中,且送转前大幅上涨的个股送转后依旧上涨的概率较大;有色金属及综合类个股更容易上涨;除权后涨幅较大的个股,其前十大流通股东多为个人,机构持股比例较小。

   市场处在牛市氛围 

  个股高送转后的走势,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

   深发展A在1996年5月27日实施每10股送5股转5股后除权,此后1个月该股上涨66.6%,涨幅最大时超过70%,当时大盘正处于一轮大牛市中。路翔股份以及漳泽电力送转后1个月涨幅也在50%以上。这两次高送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均出现在牛市时期。

   实际上,纵观433次高送转,除权后1个月上涨的情况多数出现在牛市中。在155次高送转后1个月上涨的情况中,发生在牛市时期的共有112次,占比超过七成。此外,还有1次出现在2005年6月熊转牛期间,有3次则出现在牛转熊期间。如果把衡量标准降低,从上涨情况看,不管是在牛市还是熊市,高送转后1个月,多数个股跑赢同期大盘。

   个股已具上升趋势

   除了市场环境影响外,除权前上涨的个股,除权后上涨的概率较大。 

  剔除缺失数据的个股后,高送转个股除权前上涨的共有252次,其中除权后上涨的共有103次,概率为41%;除权前涨幅超过50%的次数共有45次,其中除权后上涨的概率上升至近45%.

   而除权前下跌的次数共有144次,在这一样本中,除权后上涨的概率不足三成。所以说,送转前处在上升趋势中的个股送转后相对更容易上涨。 

  换个角度来看,剔除缺失数据的个股后,高送转后上涨的个股,超过七成在除权前也呈上涨走势。其中深发展A在1996年中实施高送转前已上涨超过135%,送转后一个月继续上涨66.6%.

   机构持股比例较小

   对除权后涨跌幅前10位的高送转股进行分析后发现,涨幅居前高送转股,送转时机构持股比例较小,个股大股东较多。相反,跌幅居前的高送转股,送转时前十大流通股东多为机构。

   根据数据,在涨幅前10名的个股中,剔除缺乏数据的5只后,其余5只送转时机构持股比例不超过20%,其中2只机构持股比例在15%以下,最小的只有0.53%.

   在这5只个股中,送转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个人股东超过半数的有3只,其中江淮动力2006年6月实施高送转时,前十大流通股东全为个人。路翔股份在2009年4月份实施高送转时个人股东占7席,机构持股比例只有14.52%.

   而在送转后跌幅前10名的个股中,剔除缺乏数据的2只个股后,其余8只个股送转时前十大流通股东普遍多为机构。

   其中獐子岛在2008年实施送转后1个月下跌超过50%,送转时机构持股比例超过60%,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仅1席为个人。福耀玻璃在2008年中实施送转时机构持股比例接近50%,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并没有个人股东。

   两行业上涨概率大

   《投资者报》发现,23个申万一级行业均出现过高送转个股。在这些行业中,有色金属以及综合行业高送转个股除权后上涨概率较大。

   在23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色金属类个股出现过18次高送转,其中11次在送转后1个月上涨,概率超过60%。综合类个股出现过14次高送转,送转后上涨8次,概率达57.14%。此外,商业贸易及餐饮旅游类个股高送转后上涨的概率均为50%.

   虽然化工、医药生物以及机械设备等行业出现送转后上涨的次数均在15次及以上,但由于这些行业高送转的次数较多,实际上涨的概率并不高。

   另一方面,采掘、家用电气以及房地产类个股高送转后下跌的概率均超过八成,下跌概率为所有行业之首。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轻工制造、信息设备以及交通运输类个股高送转后下跌的概率也超过七成。


分享:

来源:投资者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