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第三方支付管理办法9月1日实施 面临优胜劣汰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敖祥菲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1日

  备受关注的第三方支付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今起实施。不过记者了解到,由于《办法》明确第三方支付公司等非金融机构须在一年内取得许可证,目前还看不出《办法》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冲击。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今年6月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支付服务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亿元人民币;拟在省级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要3000万元人民币。此外,要想取得非金融机构许可证,还须达到截至申请日,连续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处理支持服务2年以上,或连续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信息处理支持服务2年以上;连续盈利2年以上等严厉门槛。

  有业内人士分析,《办法》的出台,尤其是连续盈利2年以上这个条件,将令目前八成以上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丧失申请牌照资格。不过由于该《办法》给了申请非金融机构的企业一年的保护期限,目前还显示不出《办法》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等非金融机构的影响。

  非金融机构支付办法今生效第三方支付企业待细则

  商报讯今日起,央行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就将开始实施,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企业申领“牌照”的一年期大限正式进入倒计时。不过,由于实施细则迟迟没有公布,业内各企业只能按兵不动。

  根据央行在6月21日发布的《办法》,从2010年9月1日起,已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有一年时间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逾期未取得将无法继续从事支付业务。昨日,记者就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的进展情况对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了采访。上述企业均表示,目前正按照央行《办法》开展合规工作,积极准备相关材料以申请许可证。

  分析人士猜测,迟迟未现身的实施细则很可能是导致第三方支付企业按兵不动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在《办法》发布之后,央行有关负责人曾透露,央行正在制定《办法》的实施细则及相关业务办法。实施细则主要对《办法》中有关监督管理主体范围、申请人的资质条件、相关申请资料的内容以及有关责任主体的义务等条款进行细化与说明;相关业务办法主要是指导支付机构规范开展各类业务的具体办法。

  易观国际分析师曹飞认为,多数企业要等细则出台后,再对现行业务和相关申请材料进行最终调整和修正。“另外,《办法》给非金融机构一年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企业正常业务不受影响,所以各家企业不着急。”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经过去年7月央行一轮摸底之后,第三方支付企业领牌所需的大部分材料已准备完毕,资本实力等方面也基本能满足央行要求,企业与央行之间的沟通也非常顺畅。“而且央行方面也曾明确表示,不会对《支付业务许可证》做数量限制,鼓励所有符合条件的非金融支付机构平等竞争。所以目前业内主要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对拿到牌照很有信心。”该人士称。

  曹飞认为,牌照发放不会对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局造成太大影响。目前排位靠前的1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如支付宝、财付通、汇付天下、易宝支付、快钱等应该都会获得牌照,被淘汰的主要是一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小企业。

  第三方支付企业面临优胜劣汰

  9月1日上午消息,中国人民银行6月21日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今日起正式实施,该办法对申请支付牌照的企业设定了门槛限制。分析认为该办法将提高支付企业门槛,企业将面临优胜劣汰。

  办法规定,对于实施前已经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应当在实施之日起1年内申请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逾期未取得的,不得继续从事支付业务。这意味着目前从事第三方支付的企业至少有一年的申请时限。

  上述规定意味着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均需要在一年内申请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据了解目前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将申请牌照列为下半年重要工作之一,并且均在等待央行进一步具体申请办法。

  艾瑞咨询对于该办法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该规定提高支付企业门槛,优胜劣汰,使没有足够资源提高安全及风控的支付企业退出市场,进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一批缺乏实力的支付企业将会退出市场。

  “目前市场上市场排名居前的第三方支付获得牌照的机会很大,毕竟银行也需要第三方支付企业帮助其拓展长尾的支付领域和商户。”艾瑞表示。

  艾瑞同时指出,规定的颁布将促使目前互联网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向金融型转型。结合之前汇付天下获取基金支付资格事件可以看出,国家有意逐步将第三方支付引入类似基金等交易金额大,对安全、风控等要求很高的领域,因此该规定的颁布将规范第三方支付的行业标准,从行业发展来看,其实有助于第三方支付未来接入更多的金融服务领域。

分享:

来源:重庆商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