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深入我市调研纪实(上篇)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3日

    编者按:自4月10日以来,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委联合调研组分12个组,围绕基本区情、发展目标、民生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开放和区域互动、对口帮扶、政策支持等若干重大问题,深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城乡调研,全面了解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际情况,找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文件打好基础,赣南日报也派出多路记者进行随行报道。今日起,赣南日报将分上、中、下篇陆续刊发各组在我市开展调研的有关情况。

善谋实干 通力协作
打好打赢振兴发展硬仗

——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深入我市调研纪实(上篇)

 
  4月12日,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综合一组在宁都县黄陂镇大桥小学调研。该小学的老校舍为D类危房,长期租用民房上课,教学条件异常简陋。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望着挤在不到10平方米的教室里上课的孩子们,心情分外沉重。记者何敏 王雪梅 摄

  情牵红土地,心系苏区人。4月10日至12日,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基础设施组、农业组、产业发展组、开放合作组深入我市城乡调研,并召开相关座谈会。一路上,各调研组的同志带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怀着对赣南苏区人民的浓浓关爱,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入企,不辞辛苦实地调研,了解民生,倾听民意,关心发展,深情寄语赣南苏区干部群众,要理清思路,善谋实干,通力协作,扬优成势,打好、打赢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硬仗,让赣南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助推赣南苏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我们深感来得太晚了”

  带着对赣南苏区人民的殷切关怀,连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巡视员李国勇率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基础设施组深入我市调研,并出席座谈会。4月10日至12日,调研组一行考察了南康、章贡区、赣县、安远、宁都、瑞金、会昌等县(市、区)和赣州开发区,一路上,调研组不辞辛苦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赣州在民航、高速、客运、县乡村公路、电网发展等方面基础设施情况,关心百姓出行,询问群众生活,商讨振兴之策,并希望赣南苏区干部和群众充满信心,艰苦奋斗,加快发展。

  4月10日下午,调研组一到赣州就出席了座谈会,就赣州基础设施整体情况进行了宏观的了解。

  雷电交加,狂风暴雨,挡不住调研组成员迫切调研掌握赣南苏区人民生产生活情况的脚步。4月11日下午,调研组成员冒雨来到宁都县固村镇中旻村犁壁寨,考察当地群众的用水、用电和出行等情况。村民杨运生小孩正在条桌上做作业,李国勇摸着小孩的头,亲切地问他上几年级了,当听到小孩上学要走路7公里时,李国勇神情很是凝重。调研组一行离开犁壁寨时,村民都来到村口相送,眼里满是期盼。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交通处干部张威看到此情此景,感动不已,掏出钱塞到村口一名特困妇女手中,送上对村民的关心。

  4月12日,在会昌县庄口镇黄冠村蛇岭背村民钟期胜家,调研组得知,该村电压非常不稳定,早晚用电高峰期,常开不了电器,尤其是春节期间,灯光不如平时一半亮。

  4月12日下午,基础设施调研组在会昌出席座谈会。座谈会中,李国勇说,这几天看了点,也读了材料,感受到了赣南人民的热情,就如革命年代老百姓对红军的热情一样,感受到了当地干部的工作干劲和发展的信心,同时也感受到了赣州经济发展的成果。几天下来,发现赣州经济有发展,但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这与国家面对的境况是一样的。

  李国勇指出,看到有的地方的群众生活条件还非常落后,很是震撼,内心很不好受,我们深感来得太晚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要做到全面、合理,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应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上项目与求效益的关系,让百姓致富,实现赣南老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希望带给苏区人民更进一步的明确关怀”

  4月10日至12日,农业部计划司副司长刘北桦率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农业组深入赣州开发区、安远、信丰、上犹、章贡区、赣县等地,看果园、进企业、入农户,详细了解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诉求。

  10日下午,调研组第一站就来到赣州市柑桔科学研究所,经年陈旧的办公大楼、上世纪80年代配置的科研设备、简陋的生活条件,落后的科研条件令调研组深感意外,而当得知“十一五”期间,该院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获科技进步奖16项时,刘北桦深深为科研人员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表示要支持改善赣南脐橙研究条件。

  不辞辛苦、翻山越岭,11日上午,在信丰县新田镇德坑脐橙基地,调研组实地了解该基地在水、电、路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特别针对铺设节水灌溉设施(含主管道)问题进行了详细了解,并表示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山塘水库少、抗旱能力弱、抵御灾害能力差等问题。

  冒着大雨,乘舟破浪,12日下午,调研组来到上犹水岩乡井仔村群乐五组探访库区渔民许石兰家。当得知其丈夫前些年患癌症去世、一人负债拉扯正在读书的两个子女时,刘北桦心情沉重,当即从口袋里掏出慰问金递给许石兰,表示要尽快解决渔民的“上岸”问题。

  “以路为市、有市无场”是章贡区五龙农贸批发市场的真实写照。12日下午,调研组来到这个赣州中心城区唯一的蔬菜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和居民楼混杂一处、没有停车场、质量检测设备落后的尴尬现状,让“菜篮子”变得“沉甸甸”。

  在11日举行的赣州市农业发展情况汇报会上,刘北桦表示,赣南苏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应该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通过此次调研,对赣州农业产业的布局和下一步发展有了基本了解,也为下一步起草科学可行的调研报告奠定了扎实基础。接下来将抓紧研究,特别是与国家发改委、农发行一道,进一步与多部门商量,争取给赣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条件,争取在调研组交换意见时,希望带给苏区人民更进一步的明确关怀。

  “不辜负900多万老区人民的期望”

  近日,工业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顾强、工业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巡视员唐和义率领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产业发展组,深入我市城乡调研,并出席赣南苏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会。

  4月10日至12日,调研组一行先后到崇义、大余、龙南、章贡区、赣县、赣州开发区等地的18个企业单位的车间、矿山生产一线调研,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的历史、在产业方面的优势及存在的发展瓶颈,掌握赣南苏区工业最真实的情况。

  西华山钨矿是我国发现最早、开采最先、历史最久的钨矿。4月11日,调研组一行来到西华山钨矿431窿口。在窿口附近,一栋栋样式陈旧,墙体长出青苔的板房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悠久的历史,一个个的碎石堆令人触目惊心,一个高达几十米的碎石堆下,居然还有矿工居住。只要一场大雨,或许泥石流就能给居住在这里的几十名矿工带来灭顶之灾。

  没走几步,调研组又看到一大片过去钨矿开采留下的黑色污染带。污染带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但现在仍然寸草不生。尾矿库里大量的沙石淤积,反射出刺眼的白色。在绿色群山环抱中,出现一大片“沙漠”。顾强越看眉头越皱越紧,他说:“历史上,西华山钨矿为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这个情况,得想想办法。”

  在汇报会上,顾强认为,赣南苏区人民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兴产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确实取得了成绩,但赣南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赣州应该在整合矿产资源,提高精细化程度上下功夫;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扶持形成龙头骨干企业;要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顾强指出,这次调研组一行来到赣州感受很深,回去后,将进一步研究思考,把赣南人民的诉求和中央的有关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竭尽所能,实实在在为赣南苏区人民做点实事,不辜负900多万老区人民的期望。

  ■“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

  连日来,商务部外资司巡视员刘作章率领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开放合作组深入我市调研,并出席座谈会。一路上,刘作章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倾心关怀,对赣南苏区脱贫致富萦心牵挂。

  4月10日至4月12日,刘作章一行马不停蹄地走访了我市瑞金、兴国、全南、龙南四个县(市)的21个调研点,感受赣南苏区的红色情怀和发展气息,了解苏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4月12日上午9时许,刘作章一行来到全南县龙源坝镇坪山村双坑自然村,这个省级贫困村不通公路,唯一的一条坑坑洼洼的黄泥路还是去年村民筹资筹劳3万元自发修建的。来到村民钟南海的家,钟南海无助地坐在破旧阴暗的土坯房里。刘作章上前和他聊起来,得知这位47岁的低保户家庭有3口人,去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1712元,全家人靠每月的低保金255元生活。钟南海的老婆有间歇性精神病,钟南海本人又有胃病,平时靠种水稻获得的微薄收入大部分用于看病,生活十分困难。

  “想不到老区人民生活这么艰难!”此情此景,让刘作章感到揪心,主动为钟南海送上慰问金,鼓励他坚定信心。刘作章一行离开村里时,钟南海等双坑村民一路相送3公里,直到调研组上车。钟南海对调研组人员说:“你们把温暖送到我们的心坎上,真舍不得你们走!”

  在调研及座谈中,刘作章说,赣南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这里发生,一段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在眼前浮现。赣南苏区只有大发展,只有超常规地发展,才能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这次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看到苏区干群不等不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他深受教育和感动,也感到身上责任重大。

  刘作章指出,赣南苏区要振兴发展,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定位非常重要,希望赣南苏区能更多地享受到国家给予的特殊性、差别性政策,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做好农业产业化、旅游休闲产品开发等工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希望赣南苏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赣南苏区干部群众的不断努力下,打好打赢振兴发展硬仗,不辜负革命先烈、苏区人民和中央领导的期望。(记者彭雪英 刘荣松 吴迪 张惠婷 任继众)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