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记者李华林 谢欢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1日
会议现场
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东伟 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本站讯(记者李华林 谢欢) 3月20日下午,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在赣南宾馆会堂隆重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东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福洲,市政协副主席曾凡,以及市属、驻市有关单位,各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市金融工作的总体目标,即认真贯彻全国、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这个核心,以做大做强金融业为主线、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建金融商务核心区为平台,聚集金融人才,优化金融生态,活跃金融市场,丰富金融产品,壮大金融总量,力争到2016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翻两番,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把赣州建设成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资本运营、产业金融、金融服务、金融研发、金融信息、金融人才聚集的中心。
回顾
实现历史性跨越
过去的五年,我市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金融创新,提升服务水平,着力防范风险,使得赣州金融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
金融资产总量方面持续扩大。2011年末,赣州金融业增加值43.7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3.28%,是2006年末的3.4倍。全市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800亿元、1000亿元,分别是2006年末的3倍、3.5倍;总保费收入近38亿元,证券交易成交量1083亿元,分别是2006年末的3倍、5.5倍。
金融服务能力方面显著增强。五年来社会融资总量持续扩大,特别是近三年来信贷增量超过600亿元,实现了总量翻番;金融业实现税收7.78亿元,比2006年末增长7倍,强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中,2011年全市涉农贷款余额516.13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09.65亿元,分别占贷款总量的49.85%和39.56%。
五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引进、创新发展,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太平人寿等保险机构、海通证券等证券公司纷纷进驻赣州,赣州银座等村镇银行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从无到有,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完善。与此同时,我市地方金融发展呈良好态势,直接融资方式日益多样化,金融生态环境也在不断优化。
思考
清醒认识不足
王东伟指出,虽然我市金融工作在过去的五年中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在目前的各项金融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和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市金融总量仍偏小。金融业增加值占GDP仅为3.27%,占全国、全省的比重仅为0.17%、14.94%。金融创新方面,我市在金融组织、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创新都需加大力度;基金管理、金融租赁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也亟待加强;农信社改革步伐更需紧追快赶。
另外,我市资本市场发育不足,上市公司数量太少,直接融资占融资总量的比重仅为7%左右。在金融人才的引进方面也严重缺乏,无论是金融方面的技术型、管理型、专家型等中高层次人才,还是公务员队伍中懂金融的干部,都迫切需要加大培养和引进的力度。
展望
“坚定不移”发展
如何加快建设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全省金融次中心,王东伟要求,全市各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及企业,要结合赣州实际,重点把握四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要着力建设多样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为赣南苏区发展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是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与监管相协调。要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发展金融要素市场。防止以规避监管为目的和脱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
三是坚定不移地落实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要从多方面着力,确保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四是坚定不移地加大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要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引导农村资金回流,下大力气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适合“三农”的金融产品,想方设法加大信贷资金对“三农”的支持。同时,积极开展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市金融办主任李世祖主持会议。人民银行赣州中心支行行长钟敏、赣州市银监分局局长刘源彬分别就2012年货币政策贯彻意见和银行业监管工作作了发言。赣州开发区管委会、寻乌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就当地金融工作作了典型发言。(赣州金融网)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