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施永青:转型才能突破中等收入

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施永青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7日

    世银的研究指出,一个国家的人均产值达3,000美元至5,000美元阶段,就会进入中等收入的陷阱,不容易有所突破。中国已进入这个阶段,要突破就得转型,不能只靠出卖廉价劳动力。

  中国推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后,中国经济连续三十多年高速增长,吓坏了很多经济学家,靠的不是什么秘方,只不过是放农民出城去工厂打工吧了。

  中国一向以农立国,但人多耕地少,农村有大量劳动力找不到出路,毛泽东还叫城市的青年上山下乡,真是倒行逆施。邓小平能够成功,就是令这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吧了。

  农业生产靠天(阳光雨水)靠地(土壤)靠天然生命力(光合作用),农民自己的附加值(创意)低,所以农业国家富极有限。

  中国解放后,其实都想搞工业化,但一缺资金,二缺技术,纯靠自力更生,起步很慢。邓小平搞了两项突破,中国的面貌就立即改变。

  一是接受外资(初时主要是港资)来大陆设厂,一并解决资金与技术问题。在毛泽东时代,这是不可以的,因为这等如是邀请外国资本家来剥削中国工人。但邓小平觉得,与其让劳动力在农村浪费,不如卖给外来资本家,卖平一点,也好过没有收入。

  二是容许人口流动,不再强行严谨的户口管制。事实证明,让人口流动,人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所长的工作,经济发展的速度才会更快。上海北京放人入城后,原住民的生活反而改善得更快。香港近年盛行保护主义,想在香港推行变相的户口政策,这只会带来倒退。

  然而,单靠出售劳动力回报不高,钱大部分给品牌拥有者,科技发明者,市场掌控者赚去。再者,中国的人口实在太多,导致严重的内部竞争,湖南斗四川,上海斗天津,外商渔人得利。

  现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工厂,全世界低档产品市场都已充斥着中国产品。有些产品,如即弃打火机,汽水饮管,中国的出产已占全球市场九成以上,除非卖去火星,否则都不用增加生产。不用多久,即使中国的劳动力未用尽,但世界市场已经饱和。届时,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就没法持续,就会堕入世银所说的中等收入的陷阱。

  中国要冲破这个瓶颈,就得发展自己的品牌,增加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开拓本地市场,不再过度依赖出口。此外,除了搞工业生产外,还要搞服务业,金融业。

  中国政府不是看不到问题所在,而且还主动想领导这场经济转型,可惜在软件上仍配备不足,需要如邓小平那样,先在理念上有所突破,转型才会有真进展。

分享:

来源:中国企业家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