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助力赣州发展振兴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曾艳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7日

翻开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看到了赣州与过去相比的进步;但正视现实,与兄弟市相比较,我们看到的是赣州人口基数大,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够快……

差距是警示,差距更是动力,它鞭策我们化挑战为机遇。2010年12月起,赣州开展了“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以下简称“三送”)主题实践活动。干部们以苏区干部当年的好作风自我激励,帮助农村发展产业、协助企业破解发展瓶颈、引领农民创业致富,赣州人民在“三送”干部的带领下用不甘人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勇气,发奋图强,昂首赣南苏区发展振兴之路!

“三送”:创新理念助发展

——“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助力赣州发展振兴

●广辟财路

群众生活甜上加甜

41年前,当赣南人民种下第一株脐橙苗的时候,就为未来甜蜜富裕的新生活埋下了种子。今天,当柚子和柑橘嫁接在一起,孕育出的新品种桔柚,也必将催生未来会昌小密乡罗田村的甜蜜产业。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会昌另辟致富路,带领群众种起了桔柚,而成就这场“姻缘”的“红娘”,是当地的“三送”干部。

2月8日一早,在小密乡罗田村果农赖三发的果园里,“三送”干部谢福州领着一群“三送”干部,正给园子里新栽下的桔柚苗除草培土。“为错开脐橙成熟期,拓宽群众致富渠道,优化果业产业结构,会昌县引进了赣南桔柚试验示范并取得成功,去年,桔柚供不应求,收购价格达到了每公斤8元。”谢福州一边培土一边向记者介绍,“目前一棵树可结果35公斤至40公斤,进入丰产期后每棵可结果50多公斤。”

罗田村紧邻赣龙铁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可1600多人的村子,就有300多名青壮年外出务工。为破解当地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难的瓶颈,拓展村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三送”工作组引进了华升果业有限公司在当地规划建设万亩桔柚基地,利用两个月时间流转土地5000多亩,并为村民争取到300元一亩的奖扶政策,发动了当地几十户村民种植桔柚。乡党委、政府还争资争项修筑果业公路7.5公里,架设桥梁2座。

从桔柚基地山头望去,一株株桔柚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你看,这周围大片山岭已经开垦成了果园,不用多久,这漫山遍野的果树挂满的将会是收获财富的金果。”赖三发仿佛已经嗅到了果实的香甜。目前,会昌已发展赣南桔柚种植面积2.5万余亩,今年还将新开发赣南桔柚1.5万亩,其中连片300亩以上赣南桔柚基地面积1万亩。

“三送”活动开展以来,广大下派干部立足当地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着眼长远,帮助农民群众选准致富产业,帮助基层理顺了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变“输血”为“造血”;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要求,在做大做强脐橙、花卉苗木、生猪、蔬菜、油茶、工业原料林等特色产业中采取送资金、送信息、送技术等形式,破解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培育和壮大了一批批农村产业。仅2011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12.86亿元,增长3.8%,建设桂花苗木产业基地3.27万亩,完成高产油茶造林19.19万亩,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33.82万亩,完成新开果园定植11.8万亩。

●服务企业

经济发展稳中有升

“路修好了,我们上下班方便多了。”2月18日,上联鞋业员工邹小军告诉记者。位于于都县工业园区的上联鞋业今年刚竣工投产,由于后备设施暂时没跟上,企业门前的通道一下雨就满是泥泞,给企业运送货物及员工上下班带来困难。得知情况后,县工业园区管委会驻企“三送”干部及时向上申请并安排好机械设备,修好了一条长60多米垫好石渣的临时便道,方便了员工的进出。这是赣州在开展“三送”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实例。

“三送”的舞台不只局限于农村。为此,干部们将“三送”与走访调研、了解民意相结合,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与中心工作相结合。进园区、入企业、下车间,看生产现场、问生产困难、记发展建议,干部们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出谋划策,解决招工、供水、供电、员工子女入学、资金等一系列问题。

资金,被称为企业的“血液”。去年9月,临近脐橙收购季节,崇义县龙勾乡许多果业公司的老板们对收购资金一筹莫展。乡“三送”工作组得知这一情况后,与赣州银行崇义支行联系,协调解决企业贷款。该支行在对果业公司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三户联保”的方式,与该乡宝龙、九龙、龙润等果业公司签订了2180万元的贷款意向协议,帮助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作为一家地方银行,赣州银行积极投身“三送”活动,利用自身条件,不断畅通信贷渠道,为企业“雪前送炭”,解决融资难题。截至目前,赣州银行通过“三送”这一平台,共发放涉农贷款35.84亿元,为中小微型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企业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展“三送”活动以来,广大“三送”干部带着优质公共资源、先进的产业发展理念、最新的扶持政策,及时跟进企业发展难题,全面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为赣州经济社会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添砖加瓦。

●增强“造血”

留下不走的工作队

赣县南塘镇官田村的地质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甜叶菊,为鼓励种植,镇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帮助村民更好地开展科学种养,当地“三送”干部还请来了菊技专家为村民指导甜叶菊种植,同时,新添了农业生产方面的书籍,组建了“科技信息之家”,以举办培训班、现场科技服务、发放科技资料等方式,让村民们充分了解掌握科技农业实用知识。“一要观念好,二要选地好,三要下肥好,四要育苗好,五要覆盖好,六要预防好,七要收割好。归根结底,还是‘三送’干部给我们送来的技术好!”去年,种植户廖家明种了6亩甜叶菊,净赚2万余元的他尝到了种菊甜头,他的话道出了村民们共同的心声。

当前,赣州广大农村种养技术力量较薄弱。产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必须要整合政策、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从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组织建设等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送”便充当了这一有机整体。

去年年前生猪行情波动,龙南县武当镇岗上村产业能人叶观门牵头给“三送”干部邱群兴打去了“求援”电话,希望他为大伙找专家分析行情,坚定养殖信心,邱群兴当即为村民们办妥了这事。叶观门是活跃在龙南田间地头的563名农村能人之一,他告诉记者:“现在每个农村能人都安排了1名乡镇党政领导、1名村‘两委’干部和1名下派‘三送’干部,进行结对帮带,帮助我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题。”

如何在“三送”活动中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变“输血”为“造血”?龙南县以实施农村能人工程为切入点,构建起“三送”活动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农村能人信息库,在每个村培养发展1名以上有特长、有技术,在群众中有威信的能人,通过“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和谐整个社会”的能人示范效应,为农村留下一支不走的队伍。“如果一个农村能人1年可以创造2万元的价值,那么500多个农村能人就能创造上千万元的价值。”邱群兴给记者简单估算了下。据了解,自实施“一村一名能人”工程以来,龙南县共举办“文化能人”“经济能人”“维稳能人”等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农村能人563名,能人们成为了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支生力军。

“三送”活动中,干部下基层,不是越俎代庖,取代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而是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与素质,帮助村民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农村基层夯实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努力为基层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综合通讯员 记者曾艳)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