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产业公司 >> 正文内容

长安确认铃木已实质退出昌河铃木 未签收购协议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钱蕾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6日

尚在发酵中的昌河事件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安集团”)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事件已得到初步解决,各方达成一致,继续维持昌河汽车目前格局与未来发展不变。但由于涉及长安、昌河、铃木汽车等多方利益,暂时平息并不意味着所有矛盾都已经得到化解。长安马自达能否独立获得生产资质仍存悬疑,大长安的整合之路变得更为艰难。2月2日,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集团总裁邹文超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就业界关心的问题一一打开了问号。

重组难在文化融合

问:“十二五”规划仍在强调汽车业的兼并重组政策,但昌河事件可以说是对中国汽车企业重组信心的一次打击,你对这一事件上的感受是什么?

徐留平:重组不容易,特别是牵扯到原来两大央企,一个是兵装集团,一个是中航工业,长安也好,哈也好,坐在一起不容易。虽然不容易,但我很有信心,因为重组的协同效应已经体现。比如采购方面,在一起采购,分别降低了昌河和哈飞成本。

问:你认为重组的难点是什么?

徐留平:比较难的是软东西的整合,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的整合更难。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长安提出三年实现基本整合。我们刚刚做完哈飞汽车管理体系一体化,所谓管理一体化就是说我们既然都是一个集团,我们的管理体系、管理流程,以及主要的管理就应该是一致的,在总体上变成真正的一体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管理体制背后更多的是文化、习惯和背景整合,这确实很难。文化的融合可能是未来面临的更大挑战。

问:长安之前向发改委提交注销昌河铃木资质是出于何种考虑?

邹文超:昌河汽车体系拥有两个整车生产资质,即使注销昌河铃木后,景德镇工厂、九江工厂仍可生产整车,不影响当期经营和后续发展,也不影响昌河汽车员工的利益和收入。

由于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明确提出分立,为此中国长安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同意长安福特马自达分立,并要求以取消一个生产资质为分立前提。因此,中国长安基于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注销昌河铃木资质的申请。但这件事情涉及的层面较多,出现了一些不一致的解读,导致昌河汽车景德镇工厂部分职工认为昌河整车及发动机生产资质被取消。

问:昌河事件让我们看到,两家军工企业的重组尚且如此艰难,你对中国汽车产业今后在重组方面有什么预期?

徐留平:我估计在未来5年中,中国汽车业的重组可能比较多。因为汽车产业的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理性的阶段,或者说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有一种方式对冲。其次,资本力量也在趋于理性。有理由认为,无论从市场还是从资本层面来看,未来5年到10年,都是一个中国汽车业并购重组整合的时期。第三,任何一个要想成为中国优秀的汽车企业,都要经过重组这个时期。

昌河今年目标是利润1亿

问:昌河汽车的后续压力是否很大,就目前来看,昌河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何时可以实现比较乐观的盈利?

邹文超:昌河汽车2012年的目标是实现利润1亿元。2011年虽然盈利只有118万元,但实现了扭亏。2012年1月,昌河汽车生产汽车11726辆,销售汽车16058辆。可以说,自重组以来,昌河汽车经营质量明显改善。2009年昌河汽车销售整车15.8万辆,亏损7.38亿元,2010年底净资产-2.37亿元,资产负债率104.78%。2009~2010年共清理入账历史潜亏3.9亿元。

问:长安对昌河汽车是否真正做到了管理上的整合?昌河员工的薪酬情况如何?

邹文超:依托长安汽车研究总院为核心的五国九地的研发体系,成立哈飞、昌河研究分院,为哈飞、昌河提供强大的研发技术支撑;依托长安采购平台,对重大采购、大宗物资实施统一管理和采购,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推进哈飞、昌河产品进入长安汽车超市,试点多品牌并网销售。同时还全面导入全价值链成本管理(TVM),加强成本费用控制。

薪酬方面,昌河汽车2009年正式职工平均工资3.12万元/年,重组后整体薪酬呈快速增长趋势,2011年平均工资升至4.48万元/年,增幅达到43.59%。

问:日本铃木是否已退出昌河铃木?

邹文超:早在兵装集团和中航工业重组汽车业务之前,由于昌河铃木多年亏损,日本铃木公司就已经提出退出昌河铃木,并已在昌河铃木的运营管理上实质性退出。重组后,日本铃木仍然向长安表达了退出昌河汽车的强烈意愿,长安原则同意日本铃木退出昌河铃木,但双方目前并未签订正式收购协议。

问:如果铃木从昌河铃木退出,长安如何保持昌河汽车的竞争力?

邹文超:铃木资产退出以后,品牌双方达成共识,退出以后会保持几年。长安将对昌河汽车投入新产品,提高昌河汽车的竞争力。长安的新产品进入以后,是不能够打铃木品牌的,而铃木今后也不对这个企业投入新的产品。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