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养老金入市 三类个股将成中国版“401K”囊中物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4日

    编者按:2011年底以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等多次呼吁养老金入市。随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尹成基还就相关报道作出积极回应……各方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认识正在达成共识。专家普遍预计,按目前数据计算,我国养老金入市规模3600亿元到5800亿元,其主要投资标的有三大类,包括股票、债券和实业投资。那么,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哪些行业和个股未来将成为养老金的投资标的呢?

    市场篇

    养老金入市迎来新契机


    最近,养老金入市说甚嚣尘上。有关知情人士透露,养老金入市年内有望获得重大突破,相关部门正在制订的养老金投资运营办法最快将在一季度发布,并且披露养老金入市具体规模,从3600亿元到5800亿元不等。

    2011年底以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等多次呼吁养老金入市,市场反应强烈。紧接着,有媒体报道南方某省已经获准将1000亿元基本养老基金转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并于今年一季度将开始投资。随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尹成基就此相关报道作出回应,强调要确保基金安全,人社部已经先期开展了研究和论证,正在研究养老保险积累基金的投资运营办法。这说明,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步深化,各方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认识正在达成共识。

    的确,一边是市场对资金的渴望,另一边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低收益,如何能够实现两者的双赢是监管层关注的问题。而养老金积极入市无疑迎来了这样一个契机,并且成为推动目前A股市场持续反弹的重大利好。

    中金公司发布报告指出,股市的资金供需平衡改善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政策驱动资金成本下降,从而推动居民资产重新配置,回流股票市场;二是利用制度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目前看来,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或是可以期待的制度性红利。

    日前本报刊登文章认为,中国香港及海外发达国家的养老金投资股市与其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共振,我国可借鉴其发展经验,推动我国的养老金积极稳步入市。

    美国方面,401K提供长期资本供给。自从1981年实施以来“401K计划”迅速壮大,超过美国总人口1/4的人都参与了该项计划。有分析人士认为,正是美国的“401K计划”,促成了美国股市长达22年的牛市格局。英国方面,2/3养老金资产投资于股市。目前,除购买政府债券之外,英国三分之二的养老金资产投资于股市。我国香港地区,具体投资由雇员自己决定。香港强积金的运作与内地养老金最大的不同是,强积金的运作显然更透明,因为在雇主选定参加的强积金计划后(可以与雇员商量决定),具体投资什么将由雇员自己决定。

    据了解,目前在全国社保基金的资产配置中,45%左右投资固定收益产品,如银行存款、国库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30%左右投资股票;25%左右用于PE投资及其他类投资等。地方养老金投资标的将参考社保基金投资,主要投向股票、债券和实业投资,多元化资产配置可实现投资风险分散和收益最大化的平衡,有利于养老金保值增值。

    分析人士指出,从国际通行做法看,养老金投资运营不仅限于股市,还包括债券、国家给予优先权的实业投资等。出于养老资金保值增值的需要,这1000亿元资金将首要投资固定收益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50%左右,投资股市比例控制在30%左右。

    据业内专家测算,2000年至2008年全国各地养老金总收益率可能不足2%。如扣除通胀率,年均收益为负数。而截至2011年底,全国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约7%-9%。社保基金从2003年开始投资股票,规定的投资比例最高为40%,一般情况下占30%左右,股票投资收益贡献率约50%。

    实业投资也将是地方养老金投资的主要方向,优质企业股权将受到青睐。资料显示,全国社保基金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上市时,就曾分别投资100亿元、180亿元、100亿元等,目前投资回报已翻番。此外,对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人保集团等金融机构,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也都达百亿元水平。

    根据海外养老金投资经验,有分析人士表示,已获准转交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运作的地方养老金及随后有望投资运作的各地基本养老金将参考社保基金投资,主要投资标的有三大类,包括股票、债券和实业投资。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