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江西日报通版:赣州推动赣南苏区发展振兴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3日

     核心提示

    ● 确立“南有赣南苏区、北有鄱阳湖区”的战略地位

    ● 积极推进赣南苏区发展振兴先行先试

    赣州,千里赣江第一城。

    八境台上俯瞰赣江,但见淼淼江水磅礴北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80多年时光过去了,当年苏区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伟大的苏区精神却永远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没有赣州的小康,就没有江西的小康;没有赣州的现代化,就没有江西的现代化;没有赣州的崛起,就没有江西的崛起。”

    “赣州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和主要所在地,积极探索革命老区建设的新路子,加快革命老区的振兴,不仅对赣州的发展,而且对江西乃至全国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 ……

    省委书记苏荣的深情关怀,温暖的话语,让赣南老表深受感动,备受鼓舞。

    促进赣南苏区发展振兴,是赣州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承载着赣南人民数十年、几代人的追求与梦想。

    婉约的赣州积淀下了盛世的辉煌,豪放的赣州迸发出了赶超的激情。

    赣南苏区发展振兴:时代的使命,崛起的担当。像嘹亮的号角,响彻赣鄱,声震云霄。

    这是跨越发展的号角,鼓舞着907万赣南儿女走上富裕之路。

    这号角,体现了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决心。

    这号角,体现了赣州打造“一极四区”,再创“第一等工作”的意志。

    不浮躁,不摇摆,立足市情,绿色崛起,拥抱世界的赣州正行驶在通往希望春天的康庄大道上,一路风景独好。

    铭记历史昭示,推动赣南苏区发展振兴,不断谱写时代的荣光

    1931年11月7日,位于瑞金城东6公里的叶坪村张灯结彩,人山人海。瑞金叶坪,这座古樟掩映的村庄,迎来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开国大典”!

    瑞金,这个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的小山城,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一代共产党人在这里开始了共和国建设的伟大预演,谱写了光照千秋、壮丽恢宏的革命史诗!

    历史风尘虽已远去,革命创举永载丹青。赣南是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在革命战争年代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当时只有240万人口的赣南苏区,参加红军达33万余人,参战支前60余万人,中央红军在长征出发时的8.7万余人中,赣南籍红军就达5万余人,占中央红军总数的65%。赣南苏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0.82万人,占全国革命烈士总数的7.5%,占江西省革命烈士总数的43.8%,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烈士倒下。

    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后,赣南苏区的发展与全国全省的差距却越拉越大。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3397元、人均财政总收入1535元,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45%、24.5%。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仅相当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60%、43%;城乡居民收入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分别少1186元、210元。按照人均收入2300元的新贫困标准,赣州目前还有192.7万贫困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26.8%,高出全国贫困发生率13.4个百分点;还有162个村不通电,6011个村小组、15万农民看不上电视。还有约19万人生活在深山区、库区或地质灾害频发区,42.2万人靠国家低保补助生活。

    差距令人警醒,正如一位领导干部在考察一些革命老区后所说:算历史账,革命先烈用鲜血浇灌出共和国之花,忘记历史、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算感情账,老区人民贡献那么大,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很多地方,我们愧对烈士的在天之灵,愧对老区人民的盼望;算政治账,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传承下去,我们责任重大;算发展账,我们心情迫切。

    81年的光辉岁月,于历史长河,不过弹指之间,却深深烙印在共和国的史册。重温当年那段烽火岁月,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精神受到洗礼,信仰弥加坚定!

    传承苏区精神,推动赣南苏区发展振兴,不断谱写时代的荣光,是一代又一代赣南儿女神圣的使命和崇高的担当!

    以赣南苏区发展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争做中央苏区振兴的排头兵

    2011年,赣州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喜人局面。经济发展的亮点突出表现为:

    “六个创新高”:全市财政总收入180.3亿元,增长40.5%,增幅创历史新高,居全省首位,创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新高;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额之高、大项目之多、产业项目占比之大均创历史新高,155个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在建,完成投资495亿元,比上年多115亿元;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28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分别达到1750亿元、200亿元,分别增长52%和90%;出口总额增长创历史新高,出口总额22亿美元,增长68%;农业生产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27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创2005年以来新高,达到12%。

    “六个历史性突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增长28%;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5924套,比省下达任务数翻了近一番;稀土和钨及其应用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增长90%;中心城区人口突破80万,达到81.89万人;赣州黄金机场进出港人数突破50万人次,达到51.5万人次;居民储蓄存款和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060亿元和1040亿元。

    2012年,站在新的起点上,赣州将紧紧围绕打造全省发展重要增长极、特色产业聚集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谐发展示范区和作风建设模范区,突出抓项目、扩投入,兴产业、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努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弘扬苏区精神,凝聚各方智慧,

    为加速赣南苏区发展振兴提供“软件保障”

    从2010年12月开始,该市组织市、县、乡三级2万多名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赣州实际、符合群众愿望、符合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路子,赢得了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广泛认同。一年多来,各工作组和下派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76万件,为群众、企业解决实际困难12.63万件;收集基层群众诉求、意见23.51万条,协调处理各种矛盾纠纷4.23万件。如今,该市正深入推进“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全覆盖、常态化。

    元旦春节之际,该市开展“二十万困难群众走访慰问调查”活动,为20万困难群众送上过节物资和慰问金,帮助他们过上欢乐祥和的节日。该活动覆盖了全市城乡困难群众6万户、20余万人,所占比例超过全市总人口的2%;走访慰问群众每户700元,其中包括600元现金、价值100元左右的物资,走访慰问困难企业、困难学校、困难卫生院(所)、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每家资金标准不低于5000元。该市168个市直驻市单位、各个县(市、区)迅速部署,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上。同时,该市收集到了大量来自最基层的真实数据,并将把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归纳总结,形成有关调查报告,为进一步制定扶贫开发规划纲要、编制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如今的赣南,处处荡漾着春的温暖,党员干部再掀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热潮,演绎着一幕幕干部作风建设的 “新长征组歌”!一系列情系民生活动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它寄托着赣南苏区发展振兴的梦想,承载着全市困难群众彻底脱贫致富的计划。走访慰问调查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制订扶贫开发规划纲要收集了大量来自最基层的一手信息,为编制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为让广大群众共享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成果,一年来,该市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富民惠民实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整合200亿元资金,集中力量办好涉及群众利益的100件实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目前,“百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涉及就业、养老、扶贫等方方面面;全面完成4875户“两红”人员土坯房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赣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在中心城区开展“治脏、治乱、治堵”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并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举全社会之力打响了城市“三治”攻坚战,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交通秩序明显改观。同时,该市在全市机关单位深入开展了“治庸、治懒、治散”活动,力促干部在治庸中提能,在治懒中增效,在治散中正气。“治庸、治懒、治散”活动的开展,让机关干部的执行力、创造力得到有效提升,促进了“提速、提质、提效”。

    以红色情怀温暖赣南,

    努力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示范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关心赣州发展,惦念牵挂老区人民。中央国家机关对赣州发展给予特殊的倾斜和支持,40多个部委办局前来瑞金寻“根”,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委、省政府为赣州的发展倾力关切,曾多次在赣州现场办公,研究确定支持赣州发展的项目、资金、政策措施。正是有了各方面的热情关心和鼎力支持,赣州经济社会生机勃发,“风景这边独好”的美丽画卷,正成为赣州发展的鲜活景象和生动写照。

    “赣南老区不脱贫,我们扶贫绝不脱钩”。25年来,国土资源部心系红土,情牵赣南,用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了庄严承诺与责任情怀,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近千个,有力地改善了赣南老区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如今,国土资源部提出的扶持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4个方面17条具体措施,条条都有很高的含金量,开启了赣南扶贫开发新征程。

    站在新起点上,支持赣南苏区发展振兴的新号角已吹响。省委、省政府对赣州纳入罗霄山区特困片区的11个县(市),实行每个县(市)安排一位省党政领导、一个省直单位和一个省属重点企业定点扶贫,由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连续帮扶10年。同时,将支持赣南苏区发展振兴列为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九大重大问题之一;并专门研究制定支持赣州加快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目前正在抓紧推进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规划编制工作。

    …… ……

    一件件、一桩桩大好事、大实事……早已深深地烙在赣南人民的记忆深处,历久弥新,铸就了一道美丽的时代风景线,必将转化成赣南老区人民加速脱贫致富、经济社会加速崛起的强大动力!

    (本专版图片由赣南日报与江西日报赣州分社提供)

分享:

来源: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