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江西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为12%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2日

    《政府工作报告》被百姓形象地称为发展“账本”,当“账本”送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省百姓眼前时,经济专家从中看到的是国计民生,普通百姓从中感受到的是收入的增加和未来生活的规划。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则以专业的水准、平民的视角解读这本发展账本,可以让我们全面获悉去年发展的亮点,更好地了解数字背后的意义,诠释今年江西发展的最佳路线图。

  【最大亮点】GDP跨入万亿元俱乐部

  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5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2012年预期:增长10%以上

  解读:今年我省首次跨入“万亿元俱乐部”的行列,会成为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生产总值越过第一个万亿元后,江西有了加速发展的底气。今年的目标我省留有余地,这个发展余地是为江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而留,这也预示着江西经济的质量正在提高。

  【最大贡献】固投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力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总额达到11020亿元,增长25.6%

  2012年预期:增长20%以上

  解读: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在于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是其连接点,目前加大投资力度,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是促进江西GDP增长的主要方式。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尤其是十二项生态经济工程的建设,近几年江西保持这样的增幅不是问题。

  【最大后劲】消费拉动正在启动

  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7.7亿元,增长17.9%。

  2012年预期:增长16%。

  解读:去年,国家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继续发挥效应,城乡居民消费意愿不断增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欣喜的,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在我省来说都启动得很好,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短板”,我省的这块“短板”正在补缺,并且效果明显。

  【最大担忧】CPI仍要悠着点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2%

  2012年预期:控制在4%

  解读: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去年CPI一路走高,高于2011年初4%的调控目标。物价涨得快,这是带给普通百姓最大的感受,也对百姓生活造成最大的影响。今年在控调的影响下,物价仍呈上升趋势,但幅度会有明显下降。按照经济规律,3%是个警戒线,4%的增幅仍然是偏高,我们还需要在调控上花力气。

  【最大收获】财收增长更多投入民生

  2011年:财政总收入1645亿元,增长3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3.4亿元,增长35.4%

  2012年预期:增长16%

  解读:近几年我省财政收入一直保持在高位增长,政府“钱袋子”鼓起来,也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民生工程,财力上进行倾斜,进一步提高百姓收入。比如去年,全省财政支出累计完成2529.54亿元,增长31.5%,增幅同比上升9.2个百分点。

  【最大提升】出口是拉动发展生力军

  2011年:出口总额达到218.81亿美元,增长63.1%

  2012年预期:增长5%以上

  解读:我省的出口总额偏小,但增幅喜人,去年出口增幅为中部第一,成为未来拉动发展的生力军。去年,民营企业已发展为外贸出口“生力军”,首次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这也使得我省对外贸易的结构更加合理,今年的目标毫无悬念的可以实现。

  【最大喜悦】收入增长处于提速阶段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92元,分别增长13%和19.1%

  2012年预期:增长12%

  解读: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幅双双超过GDP的增幅,同时在设定目标时也高于GDP。这说明,富民为先的政策正在落实。要拉动消费,就要让百姓腰包鼓起来。我省收入增长处于提速阶段,按此趋势,今后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要快于“十一五”期间。

  【最大推进】城镇化还应提速

  2011年:新增城镇人口80万,城镇化率达到45.7%

  2012年预期:提高1.7%

  解读:城镇化率虽然加快,但还不够快,江西仍处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初始期,应保持在1.7%以上,甚至是2%,以追上全国平均水平。江西可借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打造,让农民以宅基地换商品房、社保、医保等,以推进农民进城的速度,通过城镇化进一步拉动内需。

  文/记者郭宁 邱佩君 张祖珍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责任编辑:郭宁 邱佩君 张祖珍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