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2日
近日,茅台酒入奢话题引发持续关注。人们还注意到,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曾说:“我从来没有把茅台定义为奢侈品,我们的价格,远远比不上动辄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元的红酒和洋酒,就现在中国百姓的消费水平而言,只要不是天天喝,是消费得起茅台酒的……我一直主张这么好的酒就要让老百姓都能享受才对。”(1月20日《新闻晚报》)
我注意到,有貌似茅台的人发言对季克良的“中国百姓喝得起茅台”的酒话抱支持态度。并与季克良所言雷同,直言曰:拉菲10万一瓶,轩尼诗理查2万一瓶,30年威士忌5000一瓶,为啥作为国酒的茅台就不能2000元一瓶呢?诚然,酒是用来“品”的,有权人或有钱人喝名酒,喝的更像是一种豪气、一种文化、一种地位,不是拿来解渴的,要解渴可到宾馆去喝免费自来水。
但这样说却忽略了两个前提。一是我们的中国百姓的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去甚远。虽然去年我国GDP成全球老二,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但一拿13亿人口去做分母,得出的分数值就是只有别人的几分之一。特别是大多数非权力机构和非垄断国企的职工,他们的年收入还显寒碜。一个年入不到2万元的中国百姓,喝得起茅台是肯定的,关键是喝完这瓶酒,下半个月没口粮了。而且,还得保障有房住、有衣穿、有学上;没病生、没礼送、没客请。
或许是季克良将百姓的概念弄宽泛了才有这样的认识。什么样的人群算百姓?当非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人民团体的领导和国家公务员吧,也非动辄就去巴黎豪购奢侈品或自己买私人飞机的款爷,也非金领、白领和蓝领。中国老百姓这个人群的主力应是非垄断国企的中小企业的处于非领导岗位的一线职工,和数千万战斗在建筑脚手架上的民工兄弟,以及在庄稼地里耕作的上了年纪的农民。“只要不是天天喝,是消费得起茅台酒”。是的,这些百姓,他们一辈子也不会喝的,所以他们也算“喝得起茅台”的人群。
再者,人家虽有奢移酒,但更有公款购奢的严密的禁入制。美国的公务员若用公款吃喝,9美元就算行贿,法国、意大利等国,虽不乏豪奢酒,但要动用公款来贪杯极难,不仅有法律约束,且还有纳税人的有效监管。反观国内,茅台一直秉持着“买的不喝、喝的不买”哲学不丢。据估计,每年只有约20%的茅台酒进入了大众消费市场(其中尚含百姓不得不买去作“人情”公关的),剩余八成茅台主要用于机关事业国企等单位招待、随礼等消费。
实际上,再有名气的白酒也并非什么三餐必上桌的东西,稍多喝两杯,不仅易失态,且还伤身。所以对百姓来说,如何购得起油盐酱醋肉,吃得起饭,才是最紧要的。19日有消息称,茅台的成本仅40多元,却卖至两千元。中央又明文公款禁购奢侈品,若严格逗硬,那茅台的日子就没现在这么阳春白雪了。所以,季克良抛出“百姓能喝得起茅台”实际上是慌神表现,极力为茅台“去奢”,称其很朴素,不外乎还是忧惧官场禁喝茅台。
此时,恰恰该触醒正为“三公”开支压缩不力焦头烂额的决策者们的神经,尽快采取措施,取消公款招待上茅台、五粮液等奢态毕露的名酒。若短期内一些官员难戒公款招待时的酒瘾,那就上很草根、很朴素的二锅头吧。虽然有首歌中唱道:“一杯二锅头,喝得眼泪流”,但这种权力谦卑、敬畏民意的做法,不仅不会感到孤独,还会拉升其公信力指数。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