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陈济才 杨怿华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0日
中心城区北拓南进大动脉主轴线展示雄姿 立体交通网络支撑特大城市建设迈开大步
赣南大道等中心城区四项工程顺利建成通车
史文清宣布竣工通车 冷新生致辞 骆炳峰曾新方出席
1月19日,我市赣南大道暨西河大桥、西出入口、南出入口竣工通车。图为车辆行驶在赣南大道新世纪大桥上。 记者何敏 王雪梅 摄
1月19日,历时近两年半建设的赣南大道,在细雨中撩开了迷人的面纱,向世人展示其北拓南进扩展赣州中心城区城市框架的雄姿;与此同时,中心城区西河大桥、南出入口、西出入口也竣工通车。上午9时,赣南大道等四项工程通车剪彩仪式在新世纪大桥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史文清宣布赣南大道等四项工程竣工通车,市委副书记、市长冷新生致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炳峰,市政协主席曾新方,以及市领导邓又林、彭业明、周光华、刘建萍等出席竣工典礼。
冷新生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赣南大道等四项工程的建成通车表示热烈祝贺,对工程建设指挥部全体成员及参与工程施工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冷新生说,赣南大道是连接赣县梅林镇、赣州市河套老城区、章江新区、赣州开发区及南康市区的快速通道,是构建赣州特大城市的大动脉、主轴线,是目前我市建设标准最高、施工工艺最佳、配套环境最优、贯穿长度最长的标志性城市交通主干线之一。同时竣工通车的西出入口、西河大桥拆除重建、南出入口323国道改造等项目,是赣州城区对外交通的重要出入口。这四项工程相继建成通车,标志着赣州向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标志着赣州立体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中心城区与赣县、南康一体化、同城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对提升赣州中心城区首位度、提高都市区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冷新生指出,过去的一年,是我市重点工程建设成绩斐然的一年。全市有155个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在建,完成投资493.5亿元,比上年多123.3亿元,完成投资额之高、大项目之多、产业项目占比之大均创历史新高。今年,全市初步安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68个,总投资2166亿元,年计划投资608亿元,计划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0亿元。中心城区将完成《赣州特大城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促进赣县、南康、上犹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开工城建项目100个,年计划投资158.33亿元,力争建成区面积过100平方公里、人口过100万。
冷新生强调,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全市要以《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编制为契机,抓紧谋划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进入规划盘子。以赣南大道等四项工程建成通车为新的起点,乘势而上,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力度,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以大项目支撑大投入,以大投入支撑大发展,为全面振兴赣南苏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作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赣南大道是构建赣州特大城市的一条主轴线,横穿赣州中心城区,连接南康市和赣县,穿越11个乡镇20个村,路线全长35.7公里,为一级公路兼有城市主干道功能。设计时速每小时60公里。它的建成,对于促进主城区空间协调发展和中心城区、南康、赣县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河大桥拆除重建工程是连接河套老城区和水西湖边西出入口的重要城市桥梁工程。新建大桥长267米,宽32米,为双向8车道。
本次建成通车的南出入口323国道改造工程是赣州火车站至原赣南师范学院师范专科部路段,全长2.9公里,拓宽为6车道。
本次建成通车的西出入口建设工程有两段:一是通天岩至宝葫芦段,全长4.1公里,拓宽为6车道;二是宋城路由原4车道拓宽为6车道。(记者陈济才 杨怿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