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9日
1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110宣传日。记者从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获悉,2011年,全市110报警服务台共受理各类电话79.65万余个,其中有效电话26.8万余个,处置各类群众报警求助3.69万余起。通过110接处警,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2670名,破获刑事案件3995起;为群众提供咨询和应急联动服务7.8万余次,救助群众1.3万余人次,协助找回走失老人、小孩1589人次。各类无效报警电话同比下降7.89%。全市110报警服务工作呈现提质、提效、提速的良好态势。
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
110报警服务水平提质
警情录1:2011年11月18日23时06分,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报:在章江南大道飞龙大桥桥下发生一起持刀抢劫案,4名犯罪嫌疑人用砖块将受害人头部打伤后抢走其一个包(包内装有金银首饰及银行卡),并持刀威逼受害人说出银行卡密码。接报后,指挥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警情处置预案,将警情通报给城区各治安卡点,同时指派巡逻民警、派出所民警及刑侦大队民警赶赴现场处置。23时35分许,火车站卡点民警在查控时,成功将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2011年3月26日17时39分,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报:“我们是赣州卫校学生,有20多人,上午徒步去峰山踏青。在返回途中山上气温骤降,又下起了小雨,大部分同学都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无法下山,请求110民警给予帮助。”接报后,指挥中心立即指令沙石派出所民警前往救助,并将情况通报赣州卫校,积极商讨救援办法。并整合沙石派出所和赣州卫校的力量,组成两只救援小组,互通信息,调集车辆,赶赴现场实施救助。经过近50多分钟的救援,被困的20多名学生成功获救下山。
据统计,2011年,仅赣州中心城区通过110接处警就抓获现行“两抢”犯罪嫌疑人39名、盗窃嫌疑人463名,拦截、追回被盗汽车6辆、摩托车77辆,解救、帮助群众1069人,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亮点:2011年,全市公安机关进一步完善了“三台合一”110接处警工作机制,加强了以110为龙头,巡警、交警、特警和消防官兵为主体的应急快速反应体系建设,形成了统一指挥、信息共享、各警种密切配合的快速反应机制,公安机关快速反应和整体作战能力进一步增强,110报警服务和应急处置水平提质。
信息化应用进一步加强,
110打击处置工作提效
警情录2:2011年7月10日1时13分,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报:在红旗大道赣州市第二中学门口发生一起飞车抢夺案,受害人被抢一个白色的挎包(里面有手机、现金、银行卡等)。接报警后,除了按正常程序通报警情、指令民警赶赴现场处置外,110通过查阅“天网”监控录像,确定嫌疑人可能逃窜的方向后,及时调度各卡点布控堵截,并调集机动警力循踪追击。1时45分,2名犯罪嫌疑人逃窜至章贡路与建国路路口时束手就擒,被抢物品及作案车辆被当场缴获。
据统计,2011年,通过情报信息的引领,赣州中心城区“两抢”类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比下降29.61%。初步覆盖赣州城市的“天网”在110打击犯罪、防范控制上成效显著。截至去年12月31日,110运用“天网”视频监控资料服务基层办案1.458万次,提供线索1540条,由此破获刑事案件1284起,查处治安案件668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724名,查获被盗抢机动车177辆,涉案金额多达793.25万元。
亮点: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决战决胜的基石。2011年,全市公安机关以“三基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公安指挥中心进一步加大信息研判力度,将110接处警情况作为衡量辖区治安的“晴雨表”,适时调整警力部署、巡防布局,公安指挥信息应用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天网”工程的建设和应用,助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警务调度指挥体系向现代化、信息化、精细化、扁平化迈进,公安机关情报信息实战能力进一步提高,110打击处置工作提效。
社会服务联动进一步拓展,
110应急服务响应提速
警情录3:2011年12月13日12时34分,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报:一辆车牌号为豫N566(挂)大型挂车通过沙河隧道时,因超高挂断隧道口限高杆,致使该车油箱(300公升)破损漏油。接报后,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就近指派民警、交警赶赴现场对该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并通知消防和环卫部门组织力量赶往现场处置。13时20分许,肇事车辆被拖离现场,消防官兵及市环卫处工作人员在对现场残留汽油进行稀释清理。13时30分许,该路段恢复通车。
亮点:2011年,全市公安机关加强了与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使大量的非公安警务群众求助事项得到了较好的处置。一是强化协调,提升应急处突实效。二是关注民生,力促社会和谐。按照“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服务民生为己任,最大限度做好非警务、非紧急求助事项的处置工作,力促社会和谐。(记者杨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