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马光远:将房地产调控进行到底

来源:《新财经》    作者:马光远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2日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独立经济学家,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在此总基调下,具体的政策举措方面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亮点:比如,在政策层面首次将扩大内需提到战略基点的高度;首次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特别是,第一次将发展实体经济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显然,这种说法就是针对当下资源和政策集中在房地产等虚拟领域,导致整个经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而言的。因此,中央在提出回归实业的同时,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这是一个货币的两个方面。

  在欧债危机的阴云下,决策者为了保增长而再次放松房地产调控,再次打开货币的水龙头刺激经济,是最让人担心的,有可能使得已经发展扭曲的房地产更加扭曲。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几年房地产积累的巨大泡沫已成为宏观经济的最大癌症,再加上地方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导致调控政策成了不严肃的“橡皮筋”——房价飞涨时,就把政策收紧,房价刚出现回调势头,就担心增长而又放松,导致政策的公信力备受质疑。

  事实上,房地产的理性调整,是吸引资源回归实业的前提,房地产暴利,投资房地产赚钱容易,就不会有人勤劳致富,踏实创业。

  中国经济这么多年转型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人力等资源过度集中于房地产业,意味着关系国计民生的实体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逐步萎缩,最终使经济呈现“空心化”,只追逐短期利润,只热衷炒作,最终结果就是竞争力的丧失和经济的最终崩塌。

  只有房地产告别暴利,资源将向制造业和高科技分散,中国经济集聚的大量地产泡沫才可实现真正的“软着陆”。

  房价的合理调整有利于房地产自身发展,不仅不会引发社会问题,反而给中国经济带来莫大的契机:房价合理调整,才有新的购买能力入市,房地产僵局才能打破;房地产从业者才能彻底洗脑、理性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去暴利化趋势;社会资金才能逐步转向实业,不会再次观望抄底房地产;被房价撕裂的社会才会弥合;真正的转型才有得谈。

  目前的零星信息显示,除中央外,北京、上海都已表态在2012年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通过加大普通商品房供应,加快保障房建设,为房地产降温的同时,也为扭转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产业“空心化”、实业萎缩的态势赢得时间和空间。这场战役,只能赢,不能输,也输不起。

  目前,房价上涨的势头已初步遏制,部分城市出现了价格回调。但借助于欧债危机,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总会幻想再次放松货币政策,并将保增长的宝再次压在房地产上。因此,2012年要坚持房地产调控,就必须防止在政策层面出现松动,避免再次非理性反弹。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应该看到,前十年房地产和房价的快速上涨期已经结束,整个房地产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我们看到,在一些理性的企业已经回归。

  2010年以来,包括宏达股份恒顺醋业金发科技西部矿业水井坊等16家主业非地产的“涉房”上市公司宣布退出楼市。万科总裁郁亮是第一个提出房地产将告别暴利行业的业内人士。在他看来,房地产将进入“下半场”,“房地产市场下半场完全不同,要和发展势头过快、有暴利可图的时代告别。我们要向制造业学习,要有正常的行业利润水平,要通过品牌、性价比等赢得市场机会。”

  当然,还有一些企业要实现真正的转型,还需要更聪明些。

  要消除房地产泡沫的心腹大患,仅靠短期的调控措施是难以实现的,还是应该抓住房价回调的有利时机,抓紧制度建设,建立抑制房地产投资、促进房地产回归居住需求的长效机制,让制度代替政策。这样,房地产的转型才能有制度保证,房地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分享:

来源:《新财经》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