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抓项目扩投入 兴产业调结构 惠民生促和谐
解读2012年全市经济工作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任继众 温居林 任仕兰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7日

  编者按:又是一年辞旧迎新,又是一年新旧交替。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推进赣州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1月6日,全市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绩,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指出了今年工作需要深刻把握的有利条件,对今年全市上下如何全力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现对2012年全市经济工作进行解读——

  面对今年复杂的经济形势,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机遇抓得更牢,将应对措施谋划得更周密,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坚定信心、增强决心,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全力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振兴中央苏区发展 统揽经济发展全局

  核心提示:

  ●加快推动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上升为国家区域性发展战略

  ●确立“南有中央苏区、北有鄱阳湖区”的战略地位

  ●积极推进赣南苏区发展振兴先行先试

促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是一项关乎赣州未来的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是赣州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承载着赣南人民数十年、几代人的追求与梦想。历史的责任落在当今全市党员干部群众身上,应义不容辞、勇于担当,以中央苏区发展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发展路径:

  全力配合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编制工作。通过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全面了解赣南苏区的贫困程度和瓶颈制约,扎实做好规划的资料收集、重大课题论证、中央苏区县审核等前期工作,抓紧策划一批带动力强、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和含金量高的重大政策,纳入规划盘子,并组建专门班子跟踪衔接,加快推动发展振兴规划上升为国家区域性发展战略。

  围绕中央苏区发展振兴优化生产力布局。立足区位、资源、人口、生态等优势,加强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对接,完善发展思路,落实重大项目和举措,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增强赣南中央苏区综合竞争力,确立“南有中央苏区、北有鄱阳湖区”的战略地位。

  积极推进赣南苏区发展振兴先行先试。坚持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争取中央和省制定针对赣南苏区的特殊扶持政策,先行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和政策试点,通过示范带动争取更多的项目和政策扶持;加大对县(市、区)放权减负力度,鼓励和引导县(市、区)发挥优势、找准定位、敢于创新、加快发展。

  推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智慧,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加大宣传力度,让苏区历史和苏区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做到家喻户晓、入心入脑,引导全市干部群众重温苏区历史,深化市情认识,弘扬苏区精神,奋发图强工作。

  当前,要紧密结合新一轮扶贫开发,争取一批国家和省的政策、项目、资金,集中解决赣州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的节点难点问题,为赣南苏区发展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二、扩大有效投入 拉动经济增长

  核心提示:

  ●今年安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68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600亿元

  ●在资本市场打造“赣南板块”

  ●设立100亿元产业基金

  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最主要、最有效的推动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关键在投资,基础在项目。

  发展路径:

  稳定扩大投资规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安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68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600亿元。以大项目拉动大投入,重点抓好老机场及周边土地整理开发等4个投资过百亿元的重大项目,孚能科技锰酸锂动力电池、江西科慧锂离子动力电池、赣州卷烟厂等一批投资2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赣韶铁路建设和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开工建设寻乌至全南高速公路,大力推进昌吉赣客专并南延至深圳、鹰瑞梅铁路、华能瑞金电厂二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把扩大投资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工业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提高高端矿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在产业投资中的比重,提高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投资在财政投资中的比重。围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谋划项目,把“三个三”产业集群的项目突出来,把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的项目突出来,争取有更多项目落户赣州。

  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把赣州打造成为周边省市最具活力、最富商机、最低营商成本的开放高地,深化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扎实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实施金融商务核心区,组建赣州金融控股集团和赣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集聚资本要素,扩大市场融资能力。推动更多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努力在资本市场打造“赣南板块”;全面深化农信社改革,组建市级统一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加快设立地方法人保险机构;设立100亿元产业基金,加大企业债、城投债发行力度;运用好贴现、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多种工具,设立微小企业贷款服务中心,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让金融成为实体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和“服务器”、“倍增器”。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