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韩志国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31日
一项对15个城市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中低层收入的调查显示,中低层群体实际工资负增长5%,他们成为通胀的最大牺牲品。
据数据显示,2011年8月,中国CPI同比增长6.2%,而美国CPI同比增长3.8%,中国比美国高出63%。
但在现实生活中,居民通常是对具体某类商品的涨价幅度感受更为深刻。当前的中国,除资产价格外,居民对食品价格的上涨最为敏感。如果比较中美食品价格涨幅,2011年8月,中国食品价格同比增长13.4%,美国食品价格同比增长4.4%,中国比美国高出205%。
在中国的CPI篮子里,食品价格的权重高达30.5%,根据汇丰银行的估算,能源价格在中国CPI篮子中的权重仅为5%。相比之下,食品与能源在美国CPI篮子中的权重分别为13.7%与9.1%。这意味着,如果用中国CPI篮子的权重来计算美国的CPI,那么2011年8月美国的CPI同比增幅会显著低于3.8%。中美之间的真实通货膨胀率差距因此要明显高于CPI同比增速的差距。
对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显著高于美国的现象,有两个解释。
第一,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常与一个经济体的产出缺口有关。所谓产出缺口是指经济体的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之间的差距,如果实际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即存在经济过热,这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高达9.5%,高于中国的潜在产出率;同期美国GDP同比增速仅为1.6%,低于美国的潜在产出增长率。中国经济在次贷危机后已经重新回到高增长的轨道上,而美国经济依然备受金融危机的困扰,这是导致中美通货膨胀率差距的重要原因。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