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 正文内容

逾七成亏损投连险“不保险” 预测:大势已去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9日

今年的资本市场一直犹如寒冬,保险也没能逃脱干系。投资型保险产品收益整体低迷,截至12月初,投连险整体平均收益为-1.42%;而受益于“抗通胀”概念的分红险由于定期存款利率的不断攀升吸引力下降,意外遭遇退保潮。 

逾七成亏损投连险“不保险” 预测:大势已去

 

据不完全统计,受资本市场整体疲软因素的影响,截至12月初,除货币型账户外,市场上192只投连险账户中,146只处于亏损状态,亏损账户占全部投连险账户的76%,整体平均收益为-1.42%。

华宝证券投连险月报显示,今年以来,投连险相关投资账户总体平均回报率仅有三个月是取得正收益的,而跌幅最大的月份收益为-4.93%。以11月单月投连险表现为例,挂钩沪深300等指标的指数型账户表现最差,账户平均收益为-5.13%。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比例超过八成的激进型账户受股票市场影响全军覆没,平均收益为-3.04%。其中跌幅超过20%的账户有5个,分别是太平蓝筹成长型、平安精选权益、太平智选动力增长型、中英成长型、中英积极型。

整体如此低迷的业绩也让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受到质疑。到2011年三季度,主要保险公司新单保费增速出现负数。股市和债市下跌不仅影响保险公司投资收益,而且造成浮亏大幅上升,偿付能力下滑严重。

预测:投连险大势已去

“投连险正在被投资者和保险公司逐渐抛弃。”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感叹道。记者了解到,投连险在近几年走红,投资账户主要涉及的是股票和债券市场。而偏股型投连险账户的表现则与A股市场唇齿相连。投连险反映资本市场晴雨表的特性让它命运多舛。在当前资本市场情况下,保险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各公司都在致力于市场结构调整,并主推保障型、长期储蓄型等产品,而投连险则看似大势已去。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投资市场一旦重新“启动”,投连险会很快翻身。

分红险主打产品遭遇退保潮

由于2010年分红险大卖,今年年初,各家保险公司仍然将销售重点放在了分红险上。许多公司继续力推分红险,并作为“开门红”的主打产品,2011年6月分红保险市场份额已经占行业保费收入的91.6%,分红险一支独大,而今年却意外遭遇退保潮。

据保监会统计显示,今年前9个月,寿险业退保率为3.14%,同比上升了0.96%。截至三季度末,中国人寿退保金同比增长44%,退保率升至2.19%,上半年为1.47%。而平安退保金为31.9亿元,同比增加两成。太保的退保金达70.6亿,增幅最大,同比增加117.0%,第三季度退保率由二季度的6.85%上升至10.1%。三险企退保金同比猛增五成。

分析显示,保险收益率不如定期存款、经济形势严峻导致的投保人资金需求增加、黄金等其他投资渠道的增加以及银行的捆绑销售,成为投保人选择退保的四大主因。而实际上通胀压力和投资型保险的过分集中都大大增加了保险公司退保的风险。

正因投资市场不景气,今年下半年开始,一些保险公司业务方向已经重新回归保障型产品。

预测:实际利率料为3%~3.5%

分红险收益率吸引力或将持续走弱。中银国际研究员在研报中指出,由于今年的股市和债市表现都较差,三家保险公司的分红险利率情况已经没有很大差异,预计分红险利率的实际情况可能在3%~3.5%之间,而目前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都在5%以上,保单的吸引力明显不强。

从历史上看,相对于中长期存款利率,分红险产品收益率的吸引力同保费收入增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当年分红险产品的相对吸引力的变动将会影响下一年的保费收入增速。即使考虑明年可能存在的减息因素,但是由于分红特储已经消耗殆尽、投资环境还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保险公司也很难提高分红险产品的收益率。

投资对策

    通过账户转换来避险

    理财专家表示,虽然投连险并无保底、风险自担,但是投资者可以通过账户转换来进行避险。如投连险账户净值下跌,投资者将资金放入稳健渠道,而当市场上升趋势明显,则可再转回进取积极型账户,长期投资操作才能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投资者如能适时进行账户转换则能避开股市大跌的风险。因此,专家建议投资者应该勤于管理账户。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周慧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