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曾颂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8日
■某国有大行发文称只与政府控股的担保公司合作, 民营担保有断炊之险,仅在广东,或连累上万中小企业贷款无门
■起因或是今年各地爆出担保公司非法集资案件, 影响行业形象,国有大行想撇清关系,因此“一刀切”
羊城晚报讯 记者曾颂报道:银根紧缩之际本是担保业成长的好时机,然而羊城晚报记者昨日从权威渠道获悉,国内民营担保公司正集体面临国有大行的“封杀”。12 月7 日,某国有四大行发文提高银担合作的门槛,规定只有中央部委、省(市)、地市级政府全资或控股的“政策性担保公司” 才能从该行拿到贷款,民营公司被排除在外。
担保业内人士表示,此举颇具杀伤力:由于民营担保公司在这家银行遭拒,便会在银行信用系统里留下记录,该公司在其他银行的业务或受波及。
“封杀令”专杀民营担保
昨日, 羊城晚报记者从内部渠道获得一份《融资性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管理办法》(2011 年版) (下称《办法》),抬头写“×银办发(2011)1004 号”,末页署有“中国××银行办公室” 字样。该办法提出, 该行在融资担保业务上要“严格准入”。
《办法》第五条详细阐述“严格准入”,列举了“申请准入的融资性担保机构”须符合的条件,包括“获得监管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证及营业执照”、“实收资本不得低于1 亿元”等,更严苛的是,要求担保公司“由中央部委、省(市)、地市级政府全资或控股成立”。该银行相关人士解读称,这里的“控股”是指“政府绝对控股”,连“国企控股”也不行。
“这一条就完全把民营担保排除在外了,”广州一家民营担保公司老总对羊城晚报记者说, “等于是断了我们的业务。这几天我们都在开会想对策。”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