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当代金融家 作者:岳冰清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7日
文/ 本刊记者 岳冰清
中国的特殊情况决定了中国的信贷市场必须分层、定位经营。第一层是大银行,它们没有必要做太小的业务,它们应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第二层是中小金融机构,它们应该很好地为社区服务;第三层是贷款零售商。我们的金融体制应当改革信贷市场,分层经营,让大银行、社区银行和没有金融牌照的贷款组织去做好属于它们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收紧还是放松?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说:“既不是收紧也不是放松,应该是稳定。放松银根的结果是加剧通胀和积累通胀的风险。中国不缺钱,缺的是怎么把有钱人的钱用到需要钱的人那里去。银根是不能放松的,但金融却是可以搞活的。”2011年11月18日,她在出席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微型创业奖”评选揭晓典礼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做上述表示。
在这次大会上,吴晓灵开门见山阐述了发展小额信贷事业的四大观点—微型企业创业者要有“感恩之心、回报之意”,要遵循“量力而行、适度经营”的原则,谋求长存之道;发展小额信贷事业,整个社会环境要能“容忍失败”;政府要更关注各类没有牌照的非公众金融组织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要坚持不触碰变相吸储这条高压线。
吴晓灵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就算是再放缓一点儿也没什么,我们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GDP上,如果没有财富的积累,GDP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改革,如果想改变中国过多地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这个模式,要让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驾马车”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不进行国民收入的改革是不行的。不改革,中国经济的转型也不可能实现,“我希望所有的人聚焦于中国经济的转型、结构的调整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改革”。
解决小贷事业的难题关键在解决态度问题
多年来,吴晓灵一直呼吁有关方面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按照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文件,小贷公司的外源融资可以占到资本金的50%,“就是这50%,现在很多小贷公司都得不到,这样对待它们是不公平的”。吴晓灵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小贷公司都应该获得资本金50%的融资,而是应该对小贷公司进行评判,允许放款较好的小贷公司在资本不充足的时候在法规范围之内融资,但现在从监管部门到银行,在这一点上做得并不好。
小贷公司融资难,是因为它的风险更大吗?吴晓灵说:“所有的人都懂,一个企业倒闭的可能性和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企业同时倒闭的可能性哪个更大?给小贷公司放贷,是放了一个组合贷款,风险并不比给一个大中型企业贷款高。这不是风险控制的问题,是对小额贷款组织支持与不支持的问题。我们应该想一想,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会,这些机构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只有600多家;而小贷公司在严格的限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已经发展到3000多家。”截至2011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3366家,比2009年底增加752家,呈现井喷态势;从业人员35626人,实收资本2464.3亿元,贷款余额2874.7亿元。
小贷公司融资难,是因为高利率问题吗?吴晓灵说:“如果利率放到了4倍以上确实是不合适的,但目前的情况是,小贷公司的平均利率在18%~20%,真正达到顶限的并不多。即使是超过了,如果放贷的对象确实是临时资金周转不足,也不能过分地去指责小贷公司。我们要容忍失败。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的银行剥离了几万亿的不良资产,倒闭了几百家城市信用社,关闭了几十家证券公司,为什么正规金融机构可以失败,小贷机构就不可以失败呢?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如果真正关心穷人和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和未来,就要在市场创新的问题上鼓励小额贷款组织的发展。”
据吴晓灵所知,地方金融办普遍都认为,成立小贷公司是给了民间资本和地方政府一次介入金融领域的机会,大家都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在当地千挑万选地挑出小贷公司的股东,他们是很谨慎的。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