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7日
在上个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微型创业奖”评选揭晓典礼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就小额信贷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称,中国的特殊情况决定了中国的信贷市场必须分层、定位经营。第一层是大银行,它们没有必要做太小的业务,它们应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第二层是中小金融机构,它们应该很好地为社区服务;第三层是贷款零售商。我们的金融体制应当改革信贷市场,分层经营,让大银行、社区银行和没有金融牌照的贷款组织去做好属于它们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吴晓灵表示,放松银根的结果是加剧通胀和积累通胀的风险。中国不缺钱,缺的是怎么把有钱人的钱用到需要钱的人那里去。银根是不能放松的,但金融却可以搞活。吴晓灵女士的这一观点,与安邦一向倡导的“宏观谨慎,微观放松”的观点是一致的。
具体到小额信贷公司融资难的问题时,吴晓灵表示,现在有一种观点称,小贷公司融资难缘于风险高,这种看法其实有失偏颇。所有人都懂,一个企业倒闭的可能性和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企业同时倒闭的可能性哪个更大?给小贷公司放贷,是放了一个组合贷款,风险并不比给一个大中型企业贷款高。这不是风险控制的问题,是对小额贷款组织支持与不支持的问题。更重要地,还要容忍小贷公司失败。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商业银行剥离了几万亿的不良资产,倒闭了几百家城市信用社,关闭了几十家证券公司,为什么正规金融机构可以失败,小贷机构就不可以失败呢?在吴晓灵看来,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如果真正关心穷人和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和未来,就要在市场创新的问题上鼓励小额贷款组织的发展。
在安邦研究团队看来,吴晓灵女士的问题可谓震聋发聩,极有见地!长期以来,国内各界恐怕都认为小额信贷不是国内金融的主流,认为草根金融无足轻重。但只有当中小企业大批受困于融资瓶颈、国内高利贷横行的时候,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一些关注。在我们看来,吴晓灵女士提出一个重要命题: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事关民生,关系到穷人和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和未来!换句话说,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小额信贷问题,需要在更高层面来推动小额信贷公司的发展。凭什么国有商业银行能够剥离数万亿坏账,小额信贷公司连尝试风险的机会都没有?
实际上,地方政府对小贷公司还是很欢迎的。据了解,不少地方的金融办普遍都认为,成立小贷公司是给民间资本和地方政府一次介入金融领域的机会,大家都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在当地千挑万选地挑出小贷公司的股东,非常谨慎。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理由不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
这种情况今年已经有所改观。受温州民间信贷危机影响,国务院今年出台文件,规定金融机构给小微企业的贷款可不计入存贷比的考核范围,照此来看,金融机构给小贷公司的贷款也应该落实这个政策。事实上,国务院于2010年5月13日正式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该文件已经涉及给小贷公司优惠政策,比如支持、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只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政策还没有得到落实。而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缺乏政治关注,无人真正推动的结果。
现在,小贷公司已经开始强化自律。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在11月已发起《中国小额信贷机构客户保护原则自律公约》。该公约旨在倡议和引导小额信贷行业最大限度地保护贷款客户利益,以负责任的态度向贫困和低收入客户提供可持续的、负责任的金融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创收能力,改善生活水平。该公约共包含七项基本原则,分别是适当的产品原则、避免客户过度负债原则、信息透明原则、合理定价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客户资料的隐私性原则以及客户投诉机制原则。已有60家小额信贷机构承诺签署此项公约。民间对于小额信贷的发展期望很高,现在就看政府有关部门,能否把小额信贷拔高到政治层面上,予以全力推进了。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类似小贷公司的草根金融事关民生发展问题,事关大量小微企业的生存和普通民众的就业,它并不是我们拼命保住大中型金融机构、规避这些机构的金融风险就能解决的。国内应该将小额信贷问题提高到政治层面,只有这样,才能实质性地推动金融与中国草根市场的结合。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