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荆楚网 作者:戈海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7日
上周五,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中称,中国网民使用的实际宽带下载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是“假宽带”,这一词汇也迅速成为网络热词之一。不过,电信行业内专家普遍对这一报告提出了质疑。(12月26日《京华时报》)
专家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这样几方面:一者,实际网速达不到标定速度,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是由分享带宽、线路传输、网络服务器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由此认定中国网民使用的是“假宽带”,“只能说得出这一结论的人根本不懂技术。”二者,DCCI报告中表示,固网宽带用户上网每月费用过高,中国大陆网民实际每月为1Mbps宽带的支出是越南的3倍,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但专家认为,在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宽带网速属中等偏快,以绝对数值衡量价格属中等偏低。此外,由于国土面积不同,人口密度不同,城市化程度不同,这样的比较也没有合理性。
坦率来讲,“假宽带”风波中网民出现一边倒的批斗姿态,原因还在于我们的网速实在慢的令人难以接受。不是专家工程师,我们的确很难知晓网络传送速度究竟受制于哪些技术因素。但仅仅将网速问题归咎于技术原因,称得出结论的人不懂技术,并不能打消公众心中“假宽带”的疑惑。作为一名并不资深的网民,笔者对电信网速产生过这样一种印象:刚开通流量账号的时候,是网速最快的时候,一段时间过后网速就开始下降,严重者甚至出现QQ都会掉线的情形。这时就需要适时升级宽待带宽,然后再经历这样一个起落的过程。当然,这种印象必定是肤浅的,不过鉴于大部分网民对网速的诟病,这种见识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此外,关于网费的高低也一直是网民诟病的对象。诚然,一些客观因素,如人口密度、国土面积、城市是化程度不同,会影响到网费征收的不同。但一个能让公众叫苦不跌的网费,足见它在公众收入支出中所占比例不小。如果用网费支出占网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来计算,想必我们的网费是高是低就能一目了然。
撇开技术要素不谈,实际上,笔者认为网速不畅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垄断,正如电信专家阚凯力所提出的,解决网速问题应该与解决垄断问题的方案一样。道理很简单:缺乏竞争的市场生活,往往意味着市场参与者之间权利的不平等,同时意味着作为服务、产品的提供者——企业缺乏足够的动力来解决消费者的困境。因为企业永远不可能担心自己会缺少消费者,以至于失去市场,失去利润。
事实上,电信与联通是中国最大的网络流量运营商,在业内早已形成“南电信北联通”的格局。缺少竞争使得这两家能够不必更新换代网络传送技术,就能收取高昂的网费。如果不是国际上技术变革日新月异,而采用这些新技术对电信联通有利可图,或许他们连引进这些新技术也懒得理。有句土话叫“物是死的,人是活的”,以往的经验历程也向我们表明,将过失归咎于技术因素,放大客观因素,往往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因此,解决网速慢、网费高的问题,首先应该从制度入手,破除“南电信北联通”的垄断格局。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