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松山社区:集约节约用地带来的“聚变效应”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罗明 记者廖福玲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6日

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人多地少的农村如何解决农民的建房问题?这是不少农村正面临的难题。宁都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走出了一条内涵挖潜的集约节约使用土地新路。其中,宁都县赖村镇围足村松山社区就是一个范例,松山社区入选今年第二届江西百佳优美村庄,被推选为省、市农村节约集约用地典型。近日,记者来到松山社区采访。

走进松山社区,户户三层以上砖混楼房坐落有序,条条硬化道路通畅,周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何曾想,以前这里却是住房分散,道路不畅,环境脏乱。围足村党支部书记黄解放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住房杂乱,还有十几处坟墓杂处人居之中,周边土地无法利用起来。“另一方面,随着家庭人口自然消长,村民逐渐富裕后,改善住房条件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但是,按传统习惯,不拆旧房,建新房开新地,这势必向外占用耕地建房。”黄解放说。

如何破解农村建设中的土地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考验着当地政府和国土部门的智慧。为对松山社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县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赖村镇党委政府请来了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社区进行整体规划。“该社区通过科学规划控地,达到内涵挖潜的效果,提高土地利用率,从源头上控制了乱占耕地建房的现象。经测算,该社区按农民建房年需求8%的递增率计算,每年保护耕地近3000平方米。”宁都县国土资源局工会主席沙恭良说。

对于社区内的空闲地、未利用地、老宅基地如何有效利用起来呢?村里成立了以德高望重的村民为成员的社区改造理事会,该理事会成员黄抡青告诉记者,在新社区建设过程中,为了落实“一户一宅”政策,理事会引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搭建了土地流转平台。村委会、理事会充分与居民协商,引导农户将历史上多占的土地有偿退回集体,然后理事会按成本价转让给没有或宅基地不足的农户。据统计,该社区拆除旧房、“空心房”、厕所共218间,迁出坟墓12座,盘活出土地1.05万余平方米,为建设公共文化娱乐设施提供了空间。

环境如此优美的松山社区,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将3个村落整合为一个新社区。利用盘活出的土地,该社区共建共享公共设施,完善了社区的功能,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修通4米宽的环村水泥硬化主干道1950米、1.5米宽的人行道950米,增加园林面积3000平方米,兴建球场、农民戏台等公共休闲娱乐设施2000平方米。”黄解放介绍说。

目前,松山社区103户全部实行了占地90平方米的小户型,与原来传统的“四扇三间一院”的大户型民居相比,节省了2万平方米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60%以上。松山社区集约节约用地的各项措施,使居住环境和社区功能得到较好的提升,还吸纳并安排7户周边村民迁入松山社区。不仅如此,松山社区还吸引了客商前来投资,建起了西瓜基地,不少村民在西瓜基地务工。村民谭春秀家里的5亩地全部承包给了客商,一年农田出租收入有3000元,加上俩人每月近300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就有近4万元的收入,比往年翻了好几倍。(罗明 记者廖福玲)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