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桂浩明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3日
时下,有关沪深股市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股指跌到了10年前的2245点,也就是所谓“十年一场梦”。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更多是个具有娱乐性的话题,因为10年前的最高点和10年后的次低点,两者本身不具备可比性。问题还在于,经过10年的发展,沪深两市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就使得前一个2245点和后一个2245点,所表达的含义已很不相同了。
对此,不妨以股市利益格局的演变为视角,作一番分析。
在理论上,股市的利益格局,实际上就是资产在实现证券化时增值部分的分配模式,即由哪些人分享了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实现的股权价值大幅度提升。在10年前,当时还是实行股权分置,对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来说,股价再怎么涨,因为他们所持有的部分是不能流通的,因此享受不到公司上市所带来的股权在资本市场增值的好处。唯一算占便宜的,那就是在高价发行新股时,其中的溢价部分是列为资本公积金由全体股东分享的,因此大股东所持股票的净资产值,是有相应提升的。在公司上市过程中,通过一级市场申购到股份的投资者,应该说享受到了以后股权增值的相当一部分,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只要股票开盘后还能再上涨,那么也能享受到部分收益。
很显然,在当时,股市的利益格局主要是体现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上的,其中一级市场占比还很大,这也就催生了大量资金去忙于申购新股。由于相对于大股东来说,新发行的股票数量有限,因此这部分股票也就往往容易得到比较高的估值,上市后经过充分换手,通过一级市场获得股票的投资者先后退出,二级市场上各路投资者持股成本差异也并不很大,这样,股价炒高,这方面的利益也就能够最大化。因此,很多人在那时十分热衷“炒股票”,因为这里的利益格局很清晰。于是也就有了“无股不庄”的状况,大大小小的股票都有不同类型的资金进驻。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