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赣南彩陶石市场发展存隐忧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作者:刘善盛 刘念海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3日

赣南彩陶石是我市近年来发现的独有的奇石新品种,随着其收藏行情的看涨,一些市场嗅觉敏锐者开始涉足赣南彩陶石产业。随之而来的是,赣南彩陶石的民间交易价格不断走高,原料争夺日趋白热化,产业发展越发显得急功近利。一些有识之士对此表示忧虑,赣南彩陶石数量有限,再这样发展下去,赣南彩陶石资源迟早会有枯竭的一天,他们呼吁各方关注这种奇石新品种的发展,保护现有产地的资源,尽快开发与之相关的奇石经济,共同打造赣南彩陶石这一赣南奇石新名片。

赣南彩陶石市场发展存隐忧

业内人士:有关部门应引导产业有序良性发展

○记者刘善盛 刘念海 文/图

一名奇石收藏者正在对赣南彩陶石进行鉴赏。

调查:赣南彩陶石产业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信丰的赣南彩陶石产业发展迅速。距信丰县城不远的星明根雕奇石庄在业界小有名气。其经营者蓝星明最初从事装饰业。今年年初,蓝星明开始转行经营奇石尤其是赣南彩陶石的收藏和市场开发。

“赣南彩陶石作为赣南奇石的一张新名片,具有极高的观赏、收藏和市场开发价值!”12月11日,蓝星明告诉记者,他目前的客户主要是浙江、天津、广东、福建等地的收藏爱好者。“运气好的话,一块石头轻易就能赚上万元。”

蓝星明说,自己经营赣南彩陶石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深刻感觉到其中利润相当可观。

不过,在蓝星明眼里,他的目标显然不是几万元。蓝星明说,明年准备从福建购进成套的打磨雕刻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研发与赣南彩陶石相关的文化产品,让赣南彩陶石走向市场,走向世界。“要做大市场,就必须开发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价值得到提升,产品的市场前景才会更加广阔。”蓝星明给记者举例说,两块不起眼的山料如果单纯出售,根本没人买。如果在上面雕刻十二生肖,有了文化创意后的石头就相当好卖了。

民俗和文化的注入让赣南彩陶石开始从收藏界走近寻常百姓,为大众所接受,成为市场化商品。蓝星明说,现在像他一样的经营户在我市越来越多——赣南彩陶石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业内:发展面临许多隐忧

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尽完美。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赣南彩陶石市场目前还存在着些许发展隐忧。

“一些奇石商人和奇石爱好者已开始把收藏的兴趣点从黄蜡石转向赣南彩陶石,正大肆囤积资源,不少石商已开始整车地采掘山料,山料原产地每天都有人在挖掘和争夺资源。还有人雇佣大型挖掘机在河道中挖掘水石;另有不少农民在河滩上捡拾赣南彩陶石进行贩卖。”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设计工程系主任张洪认为,眼下赣南彩陶石非常热,而与之相关的原料是有限的,于是一些人想垄断这个资源,除了大量收购囤积不可再生的水石外,一些人甚至开始占山为王,将整座山头买下,将山料据为己有,欲垄断原料资源,搞独家经营。

“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赣南彩陶石不管是原料还是成品,其买家大都为外地收藏者和石商。不可再生的赣南彩陶石资源被源源不断地输往外地。”蓝星明告诉记者,目前我市的赣南彩陶石市场大都还停留在卖资源的初级水平,产品附加值极低。许多收藏爱好者抑或是经营者,往往都是怀着“大捞一把”的心态入市。如此带来整个行业的集体浮躁,长此以往必将不利于赣南彩陶石产业的发展。

据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雷汉生介绍,眼下赣南彩陶石交易大都通过赏石展览、网站、画册等民间自发的交易方式进行,我市还缺少专业规范的奇石流通平台或市场。

出路:要引导产业良性发展

如何才能使赣南彩陶石市场逐步成熟,步入良性循环、快速发展的轨道?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但他们都认为,作为我市独有的奇石品种,赣南彩陶石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块奇石都可以是绝佳的传播名片。赣南彩陶石市场除了需要政府支持、引导赣南彩陶石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外,赣南本地的藏家、石商也应该开阔视野,要有精品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参加全国的石展活动,推介赣南彩陶石,提升鉴赏水平,通过“走出去”打响赣南彩陶石品牌。

蓝星明认为,要围绕赣南彩陶石开发丰富多样的产品。要适应现代社会审美取向和文化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把自然与人文统一起来,不断拓展产品的创意设计和开发空间。要善于利用赣南彩陶石有限的资源,开发出多样化的产品。这其中,除了必要的精品制作,还要倡导制作更多精巧、美观、便于携带和收藏的赣南彩陶石产品,特别要重视家庭及公共场所摆件以及礼品的制作,改变目前赣南彩陶石产品种类单一的现状。

张洪认为,赣南彩陶石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奇石种类,是经过千百万年的地质变化和河水冲刷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采石、藏石者迅速增多,为了使资源得到有序合理开发,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管理办法,引导产业有序、良性发展。比如,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采石;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规划。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