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金融观察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1日
编者按
过去三年,在“争议与创新”的压力下,小额贷款行业完成了“观望——接受——泛滥——收口”的试点周期。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需要的主体,全国“小贷”行业欣欣向荣地生长着。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至3791家。
2011年末,“小贷”行业正在经历总结性“阵痛”,“监管、收口”成为这个特殊节点的关键词。我们关心的是,作为银行贷款业务的一种补充,下一步“小贷”行业会怎样?“先走一步”的内蒙古、山西或许正在诠释“小贷”行业未来的可能。
新金融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工作办公室证实,内蒙古已暂缓受理小额贷款公司(下称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筹建申请,并要求各盟市、旗县金融工作办公室对已经运营的小贷公司加强监督管理。
在此之前,内蒙古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严防小贷公司等机构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并对部分存在违规现象的小贷公司进行了通报查处。
可见,在小贷公司经历了三年的试点周期后,“走在前面”的内蒙古开始了对小贷市场的自查与休整。
原因 机构数量过多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末,内蒙古小贷公司数量为354家,贷款余额为295.78亿元。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办地方金融处副处长申秀文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截止到目前(12月中旬),内蒙古已获审批设立的小贷公司有460余家,贷款余额突破300亿元。内蒙古的小贷公司在数量上已居于全国首位。“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节点暂缓审批,主要考虑的是内蒙古的小贷公司太多了。现有的小贷公司足以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我们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化小贷机构的监管上来。”申秀文说。
从2008年小贷公司试点以来,内蒙古的小额贷款行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发展较快。新金融记者查阅2011年央行对小额贷款的季度统计报告发现,以内蒙古目前460家小贷公司的数量保守计算,第四季度内蒙古小贷公司的数量相比于第一季度末增加约140家。在小贷行业迅速膨胀的同时,非法集资、变相吸储、高息放贷等行为在部分小贷公司时有发生。此次“暂缓”也是出于对行业乱象整顿清理的考虑。
“目前已经过了求‘量’的阶段,现在的小贷公司面临的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钱可贷。这个时候暂缓新设小贷的审批,意味着小贷行业在经历了完整的试点周期后,进入了求‘质’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对前三年工作的归纳总结,先稳一下,把市场规则定好,之后再按照规则有序发展。”内蒙古一位小贷公司的股东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申秀文也表示,暂缓审批是基于对机构数量及机构风险多方考虑的结果,只是暂时行为。申秀文透露,明年,内蒙古将针对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机构发布新的发展规划,现在金融办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对已有小贷公司的监督管理。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