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去年相比,今年贷款增速可能会下降,这或许会提高银行海外扩张的积极性。
日前,中国银行 (香港)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经济研究处发布的财经评述报告指出,中资银行在海外扩张的时机已经成熟,在中资行海外扩张进程中,香港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成为中资银行海外经营中心。
香港是海外扩张跳板
上述报告指出,随着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需要商业银行将业务范围延伸到海外。而商业银行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亦需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那些已完成改制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实力雄厚,正朝跨国银行方向努力。同时,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位居世界首位、银行体系出现大量闲散资金,成为银行“走出去”的必要条件。总之,中资银行在海外扩张的时机已经成熟,然而,目前主要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相当低。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跟去年相比,银行贷款增长速度可能会降一些,银行在内地的业务量或将适当回落,这样银行海外扩张的积极性也会高一些。另外一方面,西方国家基本面不断变好,逐渐走出低迷,这样的话,中资行海外扩张的风险相对来说将小一些。
从过去中资银行的海外业务拓展历史来看,香港地区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成为重要的跳板。上述报告指出,香港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该地区是中资银行最为集中的国际金融中心,各大商业银行均以不同形式出现。据统计,中资银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超过480家,占香港银行业分支行总数的1/3。
郭田勇认为,香港是中资行海外业务扩展的选择点之一,而目前中资银行在香港的业务也已经很多。香港在未来仍然会是中资行海外扩张的选择点。但是,他认为也有银行会走到更远的地方去。
香港市场存在并购机会
上述报告指出,香港地区是一个小型经济体,银行市场的规模十分有限,除了汇丰、渣打、中银、恒生等在当地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及已被并购的银行,如星展、永隆、富邦及工银亚洲、建银亚洲、中信嘉华外,具规模的本地银行已剩不多。但尽管如此,该市场的并购机会始终存在。
该报告预计,未来几年中资银行将会继续活跃在香港的并购市场上。由于欧美银行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而中资银行将进一步强大起来,中资银行并购成功机会上升,而被收购者出于各种考虑,也较愿意被中资银行并购。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中资银行在出牌时要争取到合理价位,并且收购后要以香港市场运作方式经营被并购的银行。
郭田勇表示,虽然目前西方国家基本面不断变好,逐渐走出低迷,这样的话,中资行海外扩张的风险相对来说会小一些。但是西方经济会否反复,现在还难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