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信用担保为何自身难保?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岳付玉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4日

    中投保公司不久前落户天津引发的冲击波一直未退,很多人都在观望这艘最初由财政部等发起设立的、信用能力高达2000多亿元的中国担保航母如何引领天津的担保行业步入辉煌。此前,天津的一百多家担保企业中仅有十来家日子还算好过,其余多家都是勉强维持生计甚至赔本赚吆喝。

  跟天津担保企业相比,江浙、河南等地的担保企业境遇就堪称凄凉了。“老板跑路,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类似这样的新闻一度是各门户网站的热词,故事情节高度类似。有人哀叹,担保行业的冬天来临了。

  造成担保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原因何在?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新来一针见血地点出:根子在于基础制度建设没跟上经济发展。这些年中国经济高歌猛进,中国速度举世瞩目,带来的隐患却也如影随形。比如,食品安全、医药安全、假货充斥,等等,这些问题近年来还呈上升趋势,让人揪心。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社会信用体系缺失。担保行业,恰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说全国大大小小的担保企业很多,为何没能起作用呢?原因是90%以上的担保企业根本没有担保能力!

  “信用担保是个高风险行业。即便在发达国家,这一行当也是仰赖政府来做的。”刘新来说。像美国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小企业局,其担保基金和经费主要由联邦和州财政分担;日本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日本信用保证协会,也不是私人企业,而是公共法人,其资金大部分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援。据了解,日本每2家中小企业中有1家利用日本信用保证协会的保证来筹集资金。刘新来分析,“因为民间应对重大经济变革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公共资金的保证。”

  我国目前的做法却是把信用担保业放权给民间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带担保字样的公司就已达1.4万家。民间大多把担保业定位为市场化环境下的一种特殊职业,加上门槛很低,监管又不力,各种资本蜂拥而至。受利益驱使,大家纷纷自创业务模式,有些企业甚至“异化”了,挂着担保公司的牌子却不做担保业务,热衷于高风险投资、高息借贷甚至非法集资。“一没正确的担保理念,二没完善的风控体系,自己就没有信用,只想着挣快钱,不出事才怪呢。”

  发达国家上百年的经济发展历程证明了信用担保是一个必要且必需的行业,社会需求巨大不仅仅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而且规范所有人的交易行为(通过抬升违约成本的方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刘新来透露,我国每年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几千亿甚至上万亿元,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担保行业的市场前景之广阔。加强监管是王道。好在政府和社会都已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管理层规定从业者必须有相关的许可牌照,这两年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行业监管条例。那些不规范的担保企业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不难推测,担保行业的大洗牌在所难免。

  本报记者 岳付玉

分享:

来源: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