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时间框架,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这片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
解读一
5年内人民币东南亚畅通无阻
“东南亚将率先接受人民币。”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家杨帆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哪个经济体与中国的经济紧密度越高,接受人民币的步伐将越快。
目前,人民币在中国香港地区结算已经成为现实,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东南亚国家将逐步接受人民币,最后是日韩,形成东盟10+3都接受人民币的格局。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生产力的持续提高,人民币仍然有20%的预期升值空间。只要升值空间存在,周边经济体就会乐意持有人民币。“我预计5年内,人民币在东南亚范围内将畅通无阻。”
解读二
可有效解决能源缺口困境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古小松说,中国与东盟的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国内市场。
东盟国家钢材生产成本较高,产能不足,为中国钢材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胶(资讯,行情)、铁矿砂和煤炭等能源型商品,可有效解决中国生产性原材料不足和能源缺口的困境。
解读三
旅游费用更加便宜
中国商务部贸研院院长霍建国指出,自贸区的建成将使旅游更加方便,从经济发展和便利化角度分析,旅游业的机会变得更多,长期来看,旅游机票以及组团费用将呈下降趋势。对于许多从事纺织、日用品贸易的江浙民企而言,自贸区建成将使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
由于不少产品价格的降低,中国百姓将因自贸区建成得到实惠,选择范围也会更大。霍建国举例说,2003年以前许多高档水果价格在中国是很高的,如今龙眼等商品价格降了至少两倍。
霍建国表示,自贸区建成有利于中国一些优势产品出口,但中国也会从东盟增加原材料、植物油等进口,双方企业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
解读四
将加速双方减贫进程
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在第二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上说,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加强国际和区域扶贫合作,实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
东盟问题专家、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古小松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业领域开展的广泛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贫困人口多数在农村地区的双方来说,这种合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还表示,自贸区建成后,基于减贫政治协商交流机制的初步形成,双方可以在自贸区框架下,对一些具体减贫措施加强交流,互相借鉴,以达到加速减贫进程的目的。
商家声音
10000家鞋企虎视东南亚市场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绝对是个好消息。”广东鞋业厂商会会长何贵玲说,东盟是个新兴市场,人口众多,有很大的潜在消费力,对于生产中低端鞋的广东企业来说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市场。目前广东鞋占中国产量的50%,占世界的30%,超过10000家鞋企都对东南亚市场虎视眈眈。
“东南亚市场是2010年大部分企业落力去做的一个市场。”广东鞋业厂商会秘书长吴航向记者透露,之前,广东鞋业很多是贴牌生产,以西城鞋业广场为例,80%的产品是贴牌的,只赚取了加工费;但自贸区启动后,东南亚成为我国自主品牌逐鹿世界市场的首站。吴航透露,2010年之后,包括广东鞋业厂商会在内的众多国内商会将组织厂、商家到东南亚市场考察,打算与当地商家合作,与当地企业对接,打开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