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存贷比成紧箍咒 外资行年末上演拉存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马骏骎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30日

  相比中资行受监管机构资本充足率政策影响越来越大,记者日前从沪上多家外资行了解到,外资行目前资本充足率普遍都在15%以上,位于监管水平以上。”  而记者从另外一些外资行了解到的情况显示,外资法人银行目前的资本充足率基本上都已达标,在10%以上的水平。

  每经记者 马骏骎 发自上海

  相比中资行受监管机构资本充足率政策影响越来越大,记者日前从沪上多家外资行了解到,外资行目前资本充足率普遍都在15%以上,位于监管水平以上。但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存贷比的压力却一直有如银行业务扩张的“紧箍咒”,随着监管宽限期的大限日益临近,年末各家外资行纷纷展开了又一轮“拉存款”攻势。

  存贷比仍是“紧箍咒”

  一家知名外资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外资行资本充足率指标达标情况普遍较好,并没有像中资行那样面临那么大的压力,基本上大部分资本充足率都可以达到15%以上。”

  而记者从另外一些外资行了解到的情况显示,外资法人银行目前的资本充足率基本上都已达标,在10%以上的水平。

  上述外资行人士解释说,这是因为相比中资行的贷款扩张,外资行在贷款增幅方面并不十分显著,风险资产规模较小,这就使其并不面临中资行中比较普遍的资本充足率压力。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外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减少了65亿元,而去年前三季度外资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为850亿元。

  外资行稳健经营的背后,一项重要的原因是,存贷比压力仍是约束外资行的一根“紧箍咒”。根据监管方面的要求,外资银行必须在2011年12月31日前达成75%的存贷比要求。记者从各家主要的外资行了解到,目前能够达到75%存贷比要求的外资行仍只有汇丰、花旗等少数几家大行,外资行存贷比的平均水平在100%~150%之间。

  友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透露,该行2008年底存贷比为249%,但其存款规模正在扩大中,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友利(中国)的存款规模比2008年末上升55%,到今年第三季度,存贷比已经缩小为149%,该行一直将扩大存款规模作为主要的营业目标并称有信心在2011年前达标。

  一家外资行人管理人士告诉记者,根据他的预计,在四家第一批外资法人银行中,东亚和渣打也有望在明年达到监管指标。

  上述人士解释说,扩大存款规模对外资行尤其重要。外资行风险控制部门都有一系列监控指标,这些指标帮助银行将存贷比保持在可允许的范围内。他说,“我们的规定是,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存款进来才能够进行放贷,也就是说必须先‘进’后‘出’,不‘进’就不能‘出’。我们给营销部门很大的压力,每一位营销人员手中都是拿着硬指标的,因为只有他们业务达标银行才有资本进行放贷,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外资行不可能大规模放贷,因为大规模放贷的前提是,银行必须要有大规模的存款进来,否则想放也放不了。”

  另一家外资行人士告诉记者,外资银行贷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向母行或境内同行拆借,这是造成其存贷比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年末“拉存款”

  事实上外资行已经在开始紧密补充粮草。“年关临近,又是拉存款的时候了,”某外资行营销部人士告诉记者,最近他们已经加大力度开始向重点企业客户搞推介,包括信用卡推广等一系列营销活动。具体策略主要是通过和一些重点客户企业进行联谊,比如帮助这些企业代发工资。同时也不乏其他措施如赠送礼品和奖券鼓励客户进行存款。

  “信用卡的推广也在加大,的确会有一些人办好信用卡以后就存点钱进来,”他说,“我们的目的其实就是通过不同手段让资金在银行沉淀下来,这些沉淀下来的资金同样可以积少成多。”

  目前东亚、汇丰等外资行都已经推出了人民币信用卡业务,这已经成为外资行在华一块新的竞争领域。

  汇丰、东亚等一批外资行在下半年还赴港发行了面向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的人民币债券。外资行人士称,香港人民币持有者使用途径有限因此在港发债得到了市场较好的追捧。他补充说,除了发债以外,通过理财产品尤其是外资行所擅长的结构性产品销售来吸收存款也是外资行惯用的“吸金”手法。

  不久前银监会宣布的次级债新规,也指出外资法人银行参照主要商业银行标准执行,不过上述外资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外资行很少发次级债,而是普通债。他解释说,外资行发债的根本目的也不是在于补充资本充足率,而是试图增加负债多元化,缓解存贷比压力。

  上述外资行人士对记者表示,中资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很广泛,既可以发次级债、也可以发普通债券、发商业银行金融债甚至发股票,以及吸收居民和企业存款,相比之下外资行的渠道少,完成存贷比指标的难度更高。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