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信贷买车将成主流方式 银行车贷冰封期已过

来源:云南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5日

  近期,记者在昆明车市了解到,下半年以来汽车信贷消费激增,绝大多数品牌信贷购车比率已超过20%。采访中,不少经销商对于央行昨日发布《支持重点产业振兴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中提到积极开展汽车融资性租赁、购车储蓄等业务,促进汽车消费信贷模式多元化。业界认为,在政策和金融部门的支持下,未来3年内信贷买车将成为车主购车的主要方式之一。

  竞争

  银行车贷重出江湖

  “这辆比亚迪F6尊贵型市场售价10.98万元,首付一半,13个月后才用还款,期间每月只用返还利息,核算下来不到400元。13个月后,若资金到位可一次还清,也可申请延迟还款,每月也只用交纳利息。”云南贵商盛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销售部融资保险经理谢欣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随着2009年车市“井喷”以及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让近年来一直在低谷徘徊的汽车信贷也出现了转机。汽车金融公司贷款比率急升,一度沉寂的银行车贷也再度重出江湖,汽车金融公司也来争抢份额。

  转变

  车贷冰封期已过

  “信贷购车”这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早在2003年车贷市场曾一度繁荣。但因购车者与逃债者同速激增,这让随后几年的车贷市场变成大追债局面,部分购车者目的不纯的真相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昆明凯成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鑫介绍,在当时由于个人信贷体制的不健全,尤其是个人信用评估的缺失。尽管银行放贷时会审核借款人的身份和收入,并以所购车辆作抵押,但个人收入的可变性以及车辆的流动性都使得风险避无可避。2004年前后,除中行等少数银行外,银行系车贷几乎全线撤退。

  “那会儿是因为各大银行都在抢份额,也没有很规范的措施去规避风险,所以导致大量的烂账,当时我们的贷款比例可以达到70%以上,也就是说,100台车就有超过70台是贷款的,直接找银行作担保贷款就比较困难了。”云南都市车迷集团昆明都市车迷东风风神专营店总经理李宁格告诉记者。

  可近期,银行和车主之间的“冰封”现象已经明显改善,“也许是车市火爆的销售业绩让金融机构都开始重新审视这块市场,老百姓购车欲望的提升让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纷纷拿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案,从商业银行与经销商的合作意愿上就可见一斑。”谢欣说。

  记者对昆明各大经销商做了个调查,发现所有经销商都在进行信贷购车业务,并且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选择信贷购车的消费者急速增加,近50%的购车者在买车时都会咨询相关业务。

  市场

  车贷产品花样多

  零担保、零利率、零首付、1元信贷等等信贷产品的推出让广大车主感到即使是几十万元的车也有可能轻松购入。消费者也可以选择房产抵押购车贷款,也可以选择信用卡分期购车贷款。记者在车市了解到,各品牌关于贷款购车的各种宣传小册、价目表都相当详尽。部分品牌旗下所有车型都参与贷款购车服务,顺应潮流打起了“车贷”的主意。李宁格告诉记者,到年底信贷客户增加不少,比之前增长了20%,对于我们来说找各个银行及自己品牌的金融公司,完善自己的金融产品,其目的就是能适合更多的客户。

  “消费者开始逐渐接受这种花未来钱的思维。过去很多人认为买房是增值投资,而汽车是消费品,会随着使用期限贬值,因此不愿用贷款的方式买车。但现在这种观念开始有所改变;除此之外,银行、保险及销售代理商的服务进一步完善,手续较以前明显简化,直接推动了按揭贷款购车比例的上升。”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云南商务处总经理范文煦说道。

  他还告诉记者,为了让车贷业务服务更多的车主,各经销商和与之合作的金融机构甚至推出个人定制服务,将各种方案中适合车主的提取出来单独成案,这样一来越来越多需要购车的车主可以提前实现愿望。据各经销商介绍,目前80后是车贷业务的主要客户群,随着业务不断完善,年龄层将逐渐提升。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消费者要受与银行合作的汽车经销商和合作车型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车型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贷款购买。

分享:

来源:云南网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