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周报 作者:王斯靖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5日
民间资本的进入,究竟是中小房企的“强心剂”还是一帖“慢性毒药”?本报记者卧底长沙芙蓉南路某资金担保投资公司7天一探究竟。
记者发现,民间贷款普遍超过5%的月贷款利率让人咋舌,而“驴打滚”、“利滚利”的模式更是让贷款人多承受不住。高月贷利率之下,老板变“债奴”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但民间闲散资本却在逐利意识的驱使下,疯狂涌进民间贷款市场。民间贷款是“解渴”还是“慢性毒药”,怕只有中小房企“冷暖自知”。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以上标准就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投资者应稳字当先,选择依照国家法律放贷的公司进行投资。
资金链,是房地产企业的重要“命门”,但在“楼市调控”和“信贷紧缩”这两柄重剑的打击下,长沙中小房企显得有些招架不住。当正常的融资渠道因调控而基本关闭,利息较高的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也成了中小房企的选择。
但民间资本的进入究竟是给这些中小房企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还是服了一帖“慢性毒药”?为此,《法制周报》记者于11月中旬起,在位于长沙芙蓉南路的某资金担保投资公司卧底7天,一探究竟。
经记者卧底调查发现,自国家房贷政策一再收紧之后,长沙数百家民间贷款中介机构在马不停蹄地吸纳民间资本的注入,再以每笔房贷不超过1000万的规模,以远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的高息放贷。然而,“驴打滚”式的循环利滚利模式已让众多参与了民间贷款的中小房地产商不堪重负。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