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吴敬琏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5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琏
短期政策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用灵活稳健的宏观政策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要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长期发展的问题
当前我国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增长模式存在缺陷
中国虽然上世纪末期把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搭建起来,但是市场化改革其实还处于“进行时”阶段,旧体制的许多部分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造,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重组和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都还行在半途。在这种情况下,改革不能有丝毫松懈。
中国的长期发展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增长模式存在缺陷。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还是经济增长模式,增长模式的关键,主要是看靠投入资源实现增长,还是靠提高效率来实现增长。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长时期的持续增长,没有发生改革开放以前那样严重的经济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出口导向政策,用各种政策手段支持出口,发展对外贸易。
这种做法出现了两个积极后果。一是出口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使大约2.5亿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相对高效的加工业,也使整个城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二是大量的出口(净出口)需求弥补了国内需求的不足,使经济能够持续增长。1994年汇率改革以后,出口导向政策全面展开,中国的贸易盈余由负转正,旺盛的出口需求有力支撑了此后10多年GDP的高速度增长。
应该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现在的欧债危机已经抑制了我国外需,过分依赖外部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的政策理应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十分迫切。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