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我国扶贫线大幅上调至2300元 已超国际标准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白田田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30日

□记者 白田田 北京报道

专家称应让更多低收入人群分享改革成果

29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贫困与发展金融研究室主任吴国宝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按世界银行2005年公布的购买力平价标准(1美元相当于3.4元人民币)来估算,2300元的扶贫线比国际上日均1.25美元的标准要高出约48%。

吴国宝说,中国的贫困标准一直低于国际水平,世界银行曾经做过统计,中国的贫困标准是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按照新的标准,估计贫困人数占农村人口的15%至18%之间,约为1亿人左右。

据了解,全国农村扶贫标准从2000年的865元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1274元。以此标准衡量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268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2.8%。

吴国宝认为,过去一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贫困发生率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体现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却在一直增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贫困标准太低,只有很少一部分贫困人口得到政策扶持。通过提高扶贫标准,使得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能够分享改革所带来的好处。

三农问题专家、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贫困问题是与分配制度高度相关的。一些地方进行开发性扶贫,把水资源、矿产资源都开发了,G D P增长很快,但当地老百姓反而越贫困。这主要就是因为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应该让贫困人口更多地享受医疗、养老等国民待遇。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到2020年,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会议还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新增社会保障投入要向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倾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明年要实现全覆盖。

分享: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