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8日
本报新余讯(通讯员吴红忠、李巧云)近年来,新余市渝水区紧紧抓住被列入“全国首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的机遇,整合水利、农业开发、国土等部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全力打通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两年多来,该区共整合各部门涉水资金1.44亿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年增产粮食97.7万公斤,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145.6元。今年该区完成投资3125万元,主要建设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11处,改造灌溉面积7.8万亩。
该区坚持走集中连片建设的路子,整体推进,促使小农水建设重点区域基本实现“田成块、渠联网、路成环、旱能灌、涝能排、设施全”的格局。针对小农水建设工程量大、面广的特点,编制了全区统一的设计使用手册。建立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对小农水建设进行GPS定位,结合农田灌溉规划绘制电子地图分步实施。此外,该区还积极发挥政府主导职能,多次在项目区召开乡、村、组、党员及群众代表会议,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四级联动、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工作新机制。
该区积极搭建资金整合平台,在不改变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将国土整治、现代农业标准良田建设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近3年“聚拢”的相关资金达2.16亿元。在资金拨付上,该区财政变直接拨付为“奖补”并举,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分期分批拨付资金,对建设速度快、资金整合力度大、农民投工投劳积极性高的乡镇,区财政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增加补助规模。为使“小农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该区还在每一个灌区所涉及的村委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将每条支渠划段承包给每个会员,使每家每户都成了工程的管理者和维修者。目前,该区已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40个,涉及村组195个,参与农民达10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