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未来12个月央行无需降息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汪涛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6日

  目前,许多人相信政策已开始“选择性”地放松,而更大幅度的放松也将很快到来。相较于前几周,投资者看到10月份CPI下滑、银行贷款增加,对中国的政策方向已更加确信。那么中国货币政策将如何放松呢?

  由于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只是在逐渐放缓,并且政府仍在处理上一轮刺激政策遗留的一些负面效应,我们认为政府将保持谨慎,避免政策放松得过快过猛。此外,在中国,政策放松通常比政策收紧要容易得多,因为放松政策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银行利益很容易达成一致。由于地方政府目前正在换届,要求中央政府放松政策的压力已然上升。在这一背景下,未来数月中央政府可能会尤为小心,避免释放过于强烈的放松信号。

  因此,只要国际金融市场或出口需求没有突然崩溃,中国可能将继续目前政策微调的状态,逐步扩大银行贷款规模,增加财政支出,而不会高调宣布实施刺激政策,改变“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换言之,我们预计2012年信贷额度将提高至8万亿,预算赤字将增加至GDP的2.5%左右,但政策基调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由于10月份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减少及资本外流,许多投资者担心银行可能缺乏必要的流动性支持预期的贷款增长。因此,很多人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将立即大幅下调。关于存款,我们认为10月份居民存款的大幅减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季末监管检查后,银行将存款挪回表外的“正常”做法,而并非存款外流趋势恶化的表现。

  然而,9月份和10月份的外汇储备增长停滞,虽然我们无法确认这两个月里表观的资本外流在多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外汇储备在残酷的市场中可能发生的投资损失。10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比上月减少了250亿元,而银行需要为保证金存款缴纳额外的2200亿元准备金。如果唯一流动性补偿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的890亿元,那么银行间的流动性状况应过紧。但10月份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的事实表明,流动性并没有过于紧张——也许由于财政存款被支取并转为商业银行存款,或是由于资本外流并非如表现的那样严重。

  未来两个月,我们认为若外汇流入持续枯竭、且财政存款的支出仍无法充分地向系统注入流动性,那么央行可能需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可能在2011年底之前下调。我们预计,政府不太可能高调声明重大的政策转向或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在任何情况下,未来12个月里央行不会降息——即便2012年CPI如我们所预期的降至3.5%,实际存款利率也仅仅是升至0;并且,中国主要通过控制基础货币供应和信贷额度来管理货币政策,而非调整利率水平。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