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倪金节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5日
过去十年,伴随着“入世”的对外开放浪潮,外汇占款、外汇储备、国际热钱等,都实现了几何级数的规模激增。不过,近两个月的货币金融数据却预示,这一趋势有结束的迹象,并且可能会带来规模不小的资本抽离。
11月21日央行的数据显示,10月份外汇占款净减少249亿元,这是2008年以来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从未发生过的。纵使在三年前金融海啸之际,中国外汇储备曾短暂地出现了两个月的下滑,但外汇占款则始终未出现净减少。而结合9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下降608亿的事实,10月份一些专家学者所估计的“国际资本正在开始流出”的猜测,也得到了证实。
若这一趋势在接下来继续,那么过去十年大家都已习以为常的货币供给链条,将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什么是过去十年中国货币供给的核心链条?
“入世”十年来,外汇占款可谓形成巨额流动性的核心源头,基础货币持续扩张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汇占款。
从历史数据来看,自2001年以来,新增外汇占款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2001年,当时的新增外汇占款仅为3565亿,之后随着“入世”带来的贸易便利,新增外汇占款逐年快速上升2002年到2007年新增额分别为5366亿、1.2万亿、1.8万亿、1.9万亿、2.8万亿和2.9万亿。而在2008年这一特殊年份(中国风景独好),竟然达到了4万多亿的峰值。2009年,就是在外部需求萎缩、进出口低迷之际,这一数字依然高达2.5万亿。虽然最近两个月国际资本流向发生异动,但是全年的新增外汇占款依然会是个不菲的数字。截至10月底,中国的外汇占款的整体余额已经高达25.5万亿元。
无疑,这十年的外汇占款井喷,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强化等基本面因素密切相关。这一切,得益于对外开放程度的大幅提高,导致出口市场不断扩大,贸易顺差长期化趋势确立。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