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4日
本报讯记者昨日自市金融办获悉,今年以来,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下,我市金融业通过政策引导、发挥小企业联络员作用,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等方式多渠道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实现了对小微企业的较大支持。
今年以来,我市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对银行机构向小企业发放500万元以内的信用贷款和质押贷款新增余额,按2%的比例承诺风险补偿;对保证贷款和抵押贷款同比多增部分,按1.5%的比例承诺风险补偿。
我市还出台政策,积极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截至9月末,我市已设立15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达16亿元,其中小企业、三农贷款占比达到83%。
没有抵押、担保往往是困扰小微企业融资的难题之一,我市通过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服务小微企业。今年以来,我市整顿、规范及新增设融资性担保机构达78家,融资性担保业务责任余额达176.5亿元,规模比去年翻一番,居全省第一。
我市还采取政府补助方式,依托国有和国有参股的投融资机构为小企业提供低成本过桥资金服务,成本仅为市场价的五分之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间借贷成本过高的问题。此外,我市还与部分金融机构建立了政府增信的统借统还优惠贷款平台,其利率保持上浮不超过5%,而且不限制规模,对解决小企业贷款难起到积极作用。
自2009年开始,青岛银监局联合有关部门,指导银行机构以向中小企业选派联络员的方式,通过“一对一”服务,解决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银企关系松散、银企信息不对称”这一关键性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还通过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等方式为小微企业腾让信贷规模。我市通过举办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促进会、与中债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对企业一对一辅导等形式,促进企业在银行间市场融资,前三季度我市企业通过债券融资解决资金需求20.5亿元。此外今年以来我市有5家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达到48.6亿元。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