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三农经济 >> 正文内容

上犹茶农的“突围”梦想

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4日

最近,上犹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2011年度茶业发展示范县”“2011年度全国产茶重点县”。同时,“上犹绿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上犹县是“茶叶之乡”。追溯上犹县茶叶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始于唐朝,盛于明朝,明朝洪武24年,上犹的“上洞茶”和“上寨茶”已作为贡品进贡朝廷。2009年以后,上犹县委、县政府提出“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业”及“三年搭框架、五年打基础、十年成体系”的茶产业发展战略构想,按照市场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要求,上犹县每年均以1万亩的发展规模推进,到目前为止,全县茶园面积已达7.2万亩,其中可采面积5万亩,去年全县茶叶总产达1546吨,形成了较大规模。可这个富民产业让茶农们面临新的发展困惑:品牌杂乱;茶叶企业较难办理生产许可证;从规模实力来讲,上犹茶叶企业相对还是较小,银行贷款难,茶叶企业发展比较缓慢。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上犹茶产业快速发展,也影响着茶农致富增收。

品牌乱

“你方唱罢我登场”

上犹县四面环山,境内有称为“一线串五珠”的五大水库。特殊的山区、库区气候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上犹茶“形美、香高、味醇、色翠、汤绿”的独特品质。茶农张继忠是上犹县五指峰乡黄沙坑村人,2005年开始从事茶叶的种植和销售,现已成为县茶叶生产重点龙头企业,有茶园基地1200亩,带动营前、水岩、平富等几个乡镇1860户农户开发茶园6800亩。但是,面对记者采访,他心情沉重地说:“上犹茶产业前景非常好。但是上犹茶企多、茶叶商标多,没有形成有效的‘拳头’,要想在全国茶叶市场占领一席之地,还是有难度。目前,企业重组和做大品牌就是件难事。”

据了解,随着上犹茶产业的发展,最近几年陡增了不少茶厂和商标,仅商标品牌就有“犹江绿月”“鹰盘山”“梅岭”“峻岭”“陶氏”“油峰”等,几乎每诞生一个茶企都有自己的一个商标。在前几年,地方政府管理部门为了解决品牌杂问题,成立了一个包装公司,希望借助产品质量高低不同进行统一贴牌、分级销售来整合上犹茶产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包装公司流产了。此后,品牌杂乱一直困扰至今。“如何打响上犹茶叶的牌子,同时顾及茶企各方利益,值得有关部门考虑。特别是如今‘上犹绿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个契机,有利于整合企业、发挥优势。希望政府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这也是做大上犹茶叶的必经之路。”张继忠对记者说。

证难办

“想要爱你有多难”

陈有良是上犹“犹江绿月”品牌的投资人,原是上犹县梅水乡园村一名普通农民。初中毕业后,他跟随父亲种茶、制茶,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规模化生产品牌茶之路,并带动了周边乡村1000多户茶农增收致富。如今,他正带领茶农把茶园打造成一个融客家风情、茶园观光、漂流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点。他说:“上犹茶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过程,可现在面临品牌杂、证难办等情况。不解决这些问题,上犹茶发展不了。”在采访中,上犹的几名茶农都先后给记者反映办理生产许可证难的问题。目前就有一些有实力的茶企都没有申请到食品生产许可证,这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茶企的想法集中起来有三点:首先是管理部门对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没提供简洁明了的相关要求条文,企业申办难于着手。其次,茶叶是“缩水”农产品。目前上犹茶制作加工只进行了杀青、揉捻、烘干三道工序,按茶制作工序看,这只是初制茶,是否能放宽条件办食品生产许可证手续。再次,茶叶加工如需办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话,是否可确定一个规模、档次,对于中、小型加工厂办证能否放宽一些条件要求。采访中,一些茶农也谈到,食品安全事关重大,产品也是企业生存的保证,对茶叶生产不是不要监管,但是否能根据茶叶这个行业的特点,制定更切实际的条款来进行约束。上犹县茶叶协会秘书长王庆平对记者说:“在上犹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茶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上犹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为了把上犹茶产业做大做强,还需要上级的重视,希望尽快成立赣州市茶行业协会,加强行业领导和管理;希望把茶叶产业作为全市的一项农村主导产业来抓。让茶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县产业。”

贷款难

“不要成为我永远的等待”

客观地说,尽管上犹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全县中长期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但不可否认,目前上犹茶产业基础还较差,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也不强,经营分散。张继忠对记者说:“我们虽然开了茶厂,但依然底子薄,实力弱。我现在想重新盖厂房添设备,但资金非常紧张。现在银行也给了我们扶持,希望银行对上犹茶产业发展给予更多的贷款支持。”据了解,像张继忠这样由茶农变成茶商的,在上犹还有很多,可像张继忠一样获得银行支持的,就不一定多了。陈有良对记者说:“上犹有不少茶农想要贷款,可没有多少家贷到了。”一方面,面对强烈的竞争对手,他们想历练好内功迎接市场挑战;另一方面,面对银行的“嫌贫爱富”,他们常常是捉襟见肘,毫无办法,只能在银行的门前徘徊等待。一直没有多大实力的上犹茶农就这样艰难地在市场上挣扎着。上犹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伍炜东对记者说:“上犹是国定贫困县,每年我们都向上争资金用以扶持茶农发展茶叶。县里也对农户连片新开10亩以上和低改30亩以上茶园免费提供茶苗;新开100亩以上连片的每亩扶持600元;对县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的茶叶基地,按基地规定的优惠政策落实经营主体;对乡(镇)完成连片开发任务的,由县财政给予每亩100元的奖励。”他接着说:“但还是希望银行多给予茶农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毕竟市场行为才能永久。”(记者徐金侦)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徐金侦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