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网:“暴利药盒”掩藏着多少监管漏洞?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秦淮川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1日

    公安部近日破获价值20亿元的假药巨案。在深入调查后警方发现,制售假药的整个利益链中最底层竟然是医院的保洁员。这些最底层的医院清洁工,有时收到一个药品包装盒至少能获利300元。(11月20日《北京日报》)

  假药凶猛,假药市场业已形成四个利益链,最底层的是医院清洁工,第二层是负责每家医院收购的中间人,第三层是收购包装盒的批发商,第四层是假药商。在暗流汹涌的假药市场中,作为利益链条之一,清洁工理应承担自己的罪与罚,不能因为身处底层或利益链条的末端,就可以得到宽宥。

  一个300元的假药盒,破绽百出,赫然暴露出诸多监管漏洞。首先,拷问的是医疗垃圾处理机制。2003年,国务院出台的《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垃圾必须进行焚烧、集中处理,禁止任何单位个人转让、买卖。无论是使用过的纱布、针头、输液管还是药品盒、药品瓶,都属于医疗垃圾,这些垃圾应该由人专门处理,试问,清洁工为何能够“擅自”据为己有?

  其次,拷问的是打击假药的监管机制。报道称,这起假药巨案价值20亿元,但据业内估算,我国每年2000多亿元的药品流通量中,有300亿元是假药。如此数据,委实惊人。面对假药猖獗的态势,再加上取证与认定难、网络与物流监管缺失等问题,都为司法机关打击网络售假提出了新课题。

  与传统销售渠道相比,网络售假、购假确实更隐蔽,但是更隐蔽并不意味着就无法监管,就可以放手不管。数字显示,全国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合法售药网站只有53家,其中可向个人消费者直接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则更少。其他数千家活跃在网上的药店均为“黑药店”,在高利润、低成本、低风险的诱惑下,网上非法药店不断推陈出新。所以仅仅曝光是不够的,除了曝光还应关停与严罚。当然,打击网络黑店,不只是药监部门的事,互联网管理部门也不能袖手旁观。

  每一种假药,轻者延误治疗,重者害人生命。对假药的纵容,就是对生命的漠视。假药泛滥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监管制度的疏漏和迟钝之处,欲遏制假药泛滥,根除假药流通的土壤,首先需要不断刷新监管的方式方法,以应对制假售价的新形势。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